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法 > 刑罚运用 > 假释 > 如何严格罪犯假释

如何严格罪犯假释

时间:2023-10-01 浏览:6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12960
假释是指对犯罪分子提交释放的一种制度,假释需要符合一定的条件,一般适用那些悔罪态度良好,真心改过自新的犯人,假释一般由监狱提出,并且经有关部门的审核,那么如何严格罪犯假释?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

如何严格审查假释程序

依据《监狱提请减刑假释工作程序规定》

根据《监狱提请减刑假释工作程序规定》的规定,进行假释时必须严格审查,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并且按照法律规定的条件和程序进行。下面将介绍具体的审查流程。

监狱提请减刑、假释的程序

根据《监狱提请减刑假释工作程序规定》的规定,监狱提请减刑、假释的程序如下:

1. 监狱提出建议:被判处有期徒刑和被减刑为有期徒刑的罪犯的减刑、假释,由监狱提出建议。

2. 提请裁定:提请罪犯服刑地的中级人民法院裁定。

3. 审核同意: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罪犯的减刑,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罪犯的减刑、假释,由监狱提出建议,经省、自治区、直辖市监狱管理局审核同意后,提请罪犯服刑地的高级人民法院裁定。

减刑假释评审委员会的组成

根据《监狱提请减刑假释工作程序规定》的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监狱管理局和监狱分别成立减刑假释评审委员会。该委员会由分管领导及刑罚执行、狱政管理、教育改造、狱内侦查、生活卫生、劳动改造、政工、监察等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分管领导任主任。监狱管理局、监狱减刑假释评审委员会成员不得少于9人。

假释适用的条件

适用假释必须符合法定的条件。根据我国《刑法》第81条规定,适用假释必须遵守下列条件:

法定的对象

并不是所有的罪犯都可以适用假释。根据我国刑法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且属于累犯和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

法定的实质条件

犯罪分子必须认真遵守监视,接受教育改造,并且确有悔改表现,假释后不至再危害社会。犯罪分子同时必须具备以下四个方面情形:认罪伏法;遵守罪犯改造行为规范和监狱纪律;积极参加政治、文化、技术学习;积极参加劳动,爱护公物,完成劳动任务。

此外,对于未成年犯的假释可以适度放宽标准,而对罪行严重的危害国家安全的罪犯和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主犯、惯犯的假释要特别慎重。

法定的刑罚执行时间条件

假释只适用于已经执行一部分刑罚的犯罪分子。根据《刑法》的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必须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必须实际执行十三年以上。如果犯罪分子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可以假释。特殊情况下,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可以不受上述执行刑期的限制。

需要注意的是,累犯以及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劳改犯如何减刑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减刑、假释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规定。有期徒刑减刑的起始时间自判决执行之日起计算。被判处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罪犯,两次减刑间隔时间不得少于一年;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罪犯,两次减刑间隔时间不得少于一年六个月。第八条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罪犯

  • 人民法院受理减刑案件的程序是什么

    (二)终审法院裁判文书、执行通知书、历次减刑裁定书的复印件;(五)其他根据案件审理需要应予移送的材料。人民检察院对报请减刑、假释案件提出检察意见的,执行机关应当一并移送受理减刑、假释案件的人民法院。公示内容应当包括罪犯的个人情况、原判认定的罪名和刑期、罪

  • 假释委员会的主要职能是什么

    定期到监狱检查,了解犯人的改造表现;接受犯人的假释诉求;审议决定前主持假释听证会;召开假释评审委员会,决定适用假释和决定撤销假释。公示期内,如有监狱人民警察或者罪犯对公示内容提出异议,监狱减刑假释评审委员会应当进行复核,并告知复核结果。第十二条 监狱应当

  • 减刑的条件都有哪些

    监狱提请减刑、假释,应当根据法律规定的条件和程序进行,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实行集体评议、首长负责的工作制度。第三条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的减刑、假释,由监狱提出建议,提请罪犯服刑地的中级人民法院裁定。

  • 监狱减刑假释名单的法律规定有哪些
  • 数罪并罚12年能假释吗
  • 无期徒刑一般怎么减刑,无期徒刑能不能假释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