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法 > 刑法罪名 > 危害国家安全罪 > 叛逃罪与投敌罪的区别

叛逃罪与投敌罪的区别

时间:2023-10-22 浏览:62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13588
古话说,武威不能屈,可是在现实中,不少人因为懦弱,或者为了金钱美色,而出卖国家利益,叛逃或者投敌了。那么叛逃罪与投敌罪的区别有哪些呢?今天手心律师网小编就针对这个问题搜集整理了以下资料为您答疑解惑,希望可以帮到你。

叛逃罪与投敌罪的区别

一、犯罪主体的不同

叛逃罪的犯罪主体限定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而投敌叛变罪的犯罪主体则是中国公民。

二、客观行为的不同

叛逃罪的客观行为表现为在履行公务期间叛逃境外或在境外叛逃,而投敌叛变罪则表现为投奔敌人营垒或者投降敌人。

二者区别的关键在于,叛逃罪只是指叛逃到境外,而不一定是投靠敌人;而投敌叛变罪则主要是指投靠敌人,并且还包含变节行为,但不一定是投奔境外的敌人。

叛逃罪与背叛国家罪的区别

一、犯罪主体的不同

叛逃罪的犯罪主体必须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而背叛国家罪的犯罪主体可以是任何跨国公民。

二、客观行为的不同

叛逃罪的客观行为表现为在履行公务期间叛逃境外或在境外叛逃,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而背叛国家罪则表现为勾结外国,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

叛逃罪的客观行为表现

叛逃罪的客观行为是指在履行公务期间擅离岗位、叛逃境外或在境外叛逃的行为。

首先,叛逃罪成立的前提是在履行公务期间叛逃,并且对国家安全造成了危害。如果不是在履行公务期间叛逃,或者没有危害国家安全,就不构成犯罪。

其次,叛逃罪要求擅离岗位叛逃,没有离开自己工作岗位的行为不可能构成叛逃。

另外,叛逃行为可以表现为两种方式:一是在境内履行公务期间叛逃至境外,二是在境外履行公务期间叛逃。叛逃境外或在境外叛逃是指在境内或境外实施背叛国家的出逃行为。

具体而言,叛逃罪的客观行为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在境内或境外履行公务期间擅离岗位叛逃,并且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造成了危害。

需要强调的是,叛逃行为必须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造成危害,因此仅仅逃往境外或不回到境内等行为,如果没有危害国家安全,就不构成叛逃罪。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间谍罪的管辖机关及其职权

    间谍罪的管辖机关及其职权,包括国家安全机关、公安机关和检察机关的职责和管辖范围。间谍罪的认定要素包括针对国家安全的危害行为、区分间谍分子和非间谍分子以及完成间谍任务的行为。对于接受间谍组织任务后进行其他犯罪的情况,存在不同观点。

  • 间谍罪的量刑标准

    间谍罪的量刑标准,包括相关法律规定中的有期徒刑和附加刑如死刑的应用情境。对于自首或有立功表现的间谍犯罪分子可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境外受威胁或诱骗参加敌对组织从事危害国家安全活动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不追究。在认定间谍罪时,需满足针对国家安全造成危害等标

  • 一、劳动关系和雇佣关系的区别

    劳动关系和雇佣关系的区别。它们在主体范围、主体地位、特征、劳动争议处理程序及适用法律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劳动关系涉及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具有隶属关系,主要适用于劳动法律法规;而雇佣关系则涉及公民之间或公民与法人之间,主体地位平等,主要适用于民事法律法规

  • 公民在扭送犯罪嫌疑人过程受伤的法律处理

    公民在扭送犯罪嫌疑人过程中受伤的法律处理。公民在正确扭送犯罪嫌疑人受伤时,被扭送人需承担赔偿责任。受害人可提起民事诉讼要求赔偿。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规定了具体的赔偿项目和标准。此外,文章还介绍了拘留与扭送的区别,包括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和

  • 吸毒是否构成危害国家安全罪?
  • 煽动分裂国家罪的主观方面
  • 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辩护词:陈XX案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