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裂国家罪的主体构成
一、首要分子
首要分子是指在实施分裂国家犯罪活动中起组织、策划、召集、领导或者指挥作用的犯罪分子。他们通常是那些钻进党政军内部、窃取重要权力、居于重要地位、身居要职的野心家、阴谋家,或者在一定地区或某个民族中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的地方分离分子或民族分裂分子。尽管首要分子有时并不直接参与实施具体的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的犯罪活动,但他们是分裂国家罪的主谋和头子,他们在分裂国家罪的实施过程中社会危害性和人身危险性最为重大。
二、罪行重大的
罪行重大的是指在组织、策划、实施分裂国家的犯罪活动中起主要作用或者重要作用的犯罪分子,即除首要分子以外的其他主犯。虽然他们并不直接组织、策划分裂国家的犯罪活动,但由于是分裂国家罪的主要实行者和主要责任者,因此,他们在分裂国家的犯罪活动中也属于那种社会危害性和人身危险性最为重大的一种。
三、积极参加的
积极参加的是指在分裂国家的犯罪活动中态度积极、行为主动、意志坚定或者在犯罪活动中起积极作用但还不属于首要分子和罪行重大的那部分人。对于这部分人,应当根据他们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还是次要或者辅助作用而将其认定为主犯或者从犯。
四、其他参加的
其他参加的是指除上述参与分裂国家的犯罪行为人以外的、受蒙骗、被胁迫、被利用或者随从、在犯罪活动中不起主要或重要作用的犯罪分子。虽然他们参与了分裂国家的犯罪活动,但他们对于其分裂国家的犯罪行为往往具有附合与随众的心理,他们在整个犯罪活动中仅仅起到一种所谓的规模扩大效应而不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但是,他们对于其行为的性质是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则是明知的,如果不具有这种明知,则不构成本罪。
主观方面的故意
分裂国家罪在主观方面只能是故意,过失不构成本罪。行为人在主观方面只能是出于直接故意,即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造成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的结果,并积极追求这种结果发生。对于行为人是否持有间接故意的观点,存在着争议。一种观点认为,本罪只能由直接故意构成,即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的危害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另一种观点认为,本罪可以由间接故意构成,即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的危害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然而,将刑法总则中关于犯罪故意的概念作为认定本罪属于直接故意犯罪的根据并不足以令人信服。因为刑法总则中关于犯罪故意的概念存在着不甚协调的地方,并且不能涵盖所有的故意犯罪。在我国刑法中,存在着非结果犯,如举动犯、行为犯,而这些形态的犯罪并不要求行为人对物质性危害结果的希望或者放任。因此,对于分裂国家罪,只要行为人在主观上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并且积极组织、策划、实施的,即构成本罪的故意内容。
主观故意的内容
本罪的故意内容只能是对组织、策划、实施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行为的故意,而不是对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结果的故意。行为人对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的危害国家安全的结果是持希望还是持放任的态度,并不影响本罪直接故意的成立。如果将行为人对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的结果的态度也作为行为人主观故意的内容,将本罪作为结果犯,就与本罪的刑法规定相矛盾。因此,只要行为人在主观上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并且积极组织、策划、实施的,即构成本罪的故意内容。在量刑时,应当充分考虑行为人的行为从重度向轻度转变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