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土地承包经营权设定抵押的效力问题,我国《担保法》和《物权法》对此作出了明确规定。
根据《担保法》第37条第(二)项和《物权法》第184条第(二)项的规定,不得以耕地、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等集体所有的土地使用权进行抵押。这是因为这种承包方式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为保障社员基本生活条件而普遍存在的权利,具有社会保障性质和福利功能。如果以这种权利作抵押,一旦抵押权人行使权利,抵押人可能会失去最基本的生存条件,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法律明确规定不得以此作抵押。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52条规定,当事人以农作物和与其尚未分离的土地使用权同时抵押的,土地使用权部分的抵押无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15条规定,承包方以土地承包经营权进行抵押或抵押债务的,应当认定为无效。
然而,根据《担保法》第34条第一款第五项、《农村土地承包法》第49条和《物权法》第180条第一款第三项的规定,在以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方式取得的荒地等土地承包经营权经发包方同意的情况下,可以进行抵押。这有利于促进荒地的开发利用,并且其经营周期较长。
申请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的借款人需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机动地的定义、作用以及管理问题。机动地是土地承包过程中为解决人地矛盾和减少承包地调整次数而保留的土地形式,由集体经济组织统一经营或招标承包经营。但机动地管理存在混乱,存在的问题包括机动地预留面积过大、发包不公平等。根本原因是人们对机动地的本质作用缺乏
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定义、主体、法律保护、特征以及性质。土地承包经营权是公民或集体对集体所有或国家所有的土地进行承包经营的权利,受法律的保护。其特征在于其客体是特定的土地或自然资源,承包期限由合同约定,且其性质是一种与债权不同的新型物权。
关于办理土地使用证的法律规定。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和国有土地的使用权确认需要经过县级及以上人民政府的登记造册和核发证书。同时,林地、草原的所有权或使用权以及水面、滩涂的养殖使用权也有相应的法律规定。土地权属和用途的改变需要办理土地变更登记手续。
农村土地确权对农民有着诸多好处。首先,土地确权后,农民可以通过土地抵押贷款获得资金支持。目前,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已在部分试点区域推行,而全国范围的普及只是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