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诈骗罪与诈骗罪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区别:
合同诈骗罪的故意行为可能发生在行为人实施行为的最初阶段,也可能发生在其他合法行为进行的过程中。
而普通诈骗犯罪的犯罪故意通常在行为之初产生,其犯罪的临界点发生在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等诈骗手段实施之前。
合同诈骗罪与普通诈骗在行为人作案时客观表现形式上存在差别,关键在于是否利用合同进行了诈骗。
合同诈骗罪的犯罪主体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单位。而普通诈骗罪的犯罪主体只能是自然人,不包括单位。
合同诈骗罪和诈骗罪的共同点:
合同诈骗罪和普通诈骗罪在犯罪的主观方面都必须是故意,过失不构成犯罪。
合同诈骗罪具备诈骗罪的特征。从逻辑学角度讲,合同诈骗罪也是诈骗罪,是一种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合同纠纷与合同诈骗罪存在相似之处:
两者都是在民事交往过程中产生的,且以合同形式出现。
在履行合同的过程中,合同诈骗罪和合同纠纷都涉及到对合同所规定的义务的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
合同诈骗罪在客观上表现为虚构事实或者隐瞒事实真相,而合同纠纷中的当事人有时也伴有欺骗行为。
两者都涉及非法占有特定物。
尽管合同诈骗与合同纠纷有相似之处,但两者也存在本质的区别。关键在于行为人是否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区分合同诈骗罪与诈骗罪及其他诈骗犯罪的界限在于诈骗行为是否是在合同签订、履行过程中产生的,如果是,则构成合同诈骗罪,否则不构成合同诈骗罪。
诈骗罪的构成要件,其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主体为一般主体,主观上表现为直接故意,并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诈骗行为包括虚构事实和隐瞒真相,使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并处分财产,最终导致财产损害。
合同诈骗罪与合同纠纷及民事欺诈行为的界限。对于内容真实的合同,如果行为人以超出履约能力签订合同并设法履行,则不能认定为诈骗罪;若未履约则可能有诈骗意图。半真半假的合同,如行为人有履约意图并为履行努力,则不能认定为诈骗;若无履约能力借名行骗,则应以合同
医院欺诈行为是否构成合同诈骗罪的问题。根据我国法律,医院骗取医保基金的行为不构成合同诈骗罪而是构成诈骗罪,需承担刑事责任。文中还详述了合同诈骗与诈骗的定义及相应处罚,并简要介绍了医疗保险报销的条件。
强制医疗案件的证据提供要求以及合同诈骗罪的具体表现。强制医疗案件需要提供包括报案材料、当事人陈述、相关证明材料等在内的证据,而合同诈骗罪则表现为虚构单位或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使用虚假票据作担保等行为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