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法 > 刑法罪名 > 破坏经济秩序罪 > 集资诈骗罪可从哪些方面辩护

集资诈骗罪可从哪些方面辩护

时间:2024-02-16 浏览:31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14175

集资诈骗罪的辩护方面

一、区分民间借贷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

嫌疑人的行为应区分为民间借贷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以无罪辩护为目标。如果行为属于民间借贷,不涉嫌犯罪,应进行无罪辩护。如果行为属于P2P借贷或众筹融资,并且已获得相关部门的批准,无法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客观要件,也应进行无罪辩护。

二、进行轻罪辩护

根据量刑结果有利于嫌疑人的原则,可以从犯罪构成上辩护,认为嫌疑人没有故意骗取被害人投资款并非法占有,不构成集资诈骗罪,应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定罪量刑。

三、证据不足的辩护

嫌疑人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的部分事实不清,证据不足。嫌疑人并未通过向社会公开宣传的方式,仅在亲友或单位内部针对特定对象吸收资金,且行为人无法满足刑法和司法解释对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条件。

四、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认定依据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认定依据必须是融资管理法律规定,而不能是其他法律规定。

五、单位犯罪的辩护

嫌疑人不是单位的全程实际控制人,不应对单位分公司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活动负责。

六、次要参与者的辩护

嫌疑人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辅助作用,没有策划和组织犯罪的主要作用,有从轻量刑情节,且无前科劣迹。嫌疑人退还部分损失,表现出好的认罪态度和悔罪表现,被害人对嫌疑人表示谅解。

七、居间介绍行为的辩护

嫌疑人不知道涉案宣传和经营模式涉嫌犯罪,仅起到居间介绍的作用,没有犯罪的故意,也没有证据证实其行为扰乱了金融秩序。投资对象是特定的亲朋好友,嫌疑人自己也参与了巨额投资,行为没有侵犯国家金融秩序,没有违法性认识,不应承担刑事责任。

八、证据不足的辩护

控方起诉书指控的事实不能达到“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排除合理怀疑”的证明标准,根据刑法原则,疑罪应当从无判决。

法律规定

根据《刑法》第192条规定,构成集资诈骗罪必须同时具备三个要件: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二、使用诈骗方法,三、非法集资。因此,辩护可以从行为人不具备这三个要件入手。

1、行为人没有非法占有目的。行为人集资款用于合法经营,而非虚假的投资项目,无法成立占有挥霍的说法。

2、行为人没有使用诈骗方法。

3、行为人的借款行为不属于非法集资。

4、行为人借款的目的是用于公司经营,属于公司行为。

5、控方起诉书指控的事实不能达到“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排除合理怀疑”的证明标准。根据刑法原则,疑罪应当从无判决。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非法集资7000万如何处罚

    非法集资7000万的处罚问题。对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和集资诈骗罪,可判处三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款。单位犯罪需对单位及直接负责人员处罚。非法集资特点包括未经批准、承诺还本付息、向不特定对象筹集资金、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立案追诉涉及发行金额、投资者人

  • 赌博行为的认定及其与其他犯罪的区分

    赌博行为的认定及其与诈骗和抢劫等犯罪的区分。赌博罪与其他犯罪的区分主要在于主观上是否以营利为目的,客观上是否具有聚众赌博等行为。对于赌博罪的量刑标准,根据刑法规定,不同情况会有不同的处罚。同时,文章也详细阐述了赌博罪与诈骗罪和抢劫罪的具体区分和定罪情

  • 非法集资犯罪的自首情节

    非法集资犯罪的自首情节及判决标准。非法集资犯罪嫌疑人若主动投案并如实供述罪行,可认定为自首并从轻或减轻处罚。非法集资犯罪涉及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和集资诈骗罪,前者扰乱金融秩序,后者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犯罪主体包括自然人和单位,犯罪主观方面是故意。

  • 诈骗未达到立案标准是否构成刑事责任

    诈骗未达到立案标准是否构成刑事责任的问题。根据我国法律规定,诈骗数额未达到立案标准时,不会追究刑事责任,但可能面临治安管理处罚。文章还详细解释了网络诈骗罪的构成要件,包括客体要件、客观要件、主体要件和主观要件。

  •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从犯的刑罚确定
  • 电信诈骗的追回问题
  • 非法集资算个人犯罪还是集体犯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