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的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而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也应当负刑事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第三款,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这意味着对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必须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具体的从轻或减轻的幅度则根据具体案件确定。根据这一原则,对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原则上不应判处法定最高刑。在具体量刑时,一般应将未成年人中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低龄犯罪者与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的高龄犯罪者区别开来。在同一年龄段内的犯罪,决定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时,一般也要体现不同行为人年龄上的差别。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和实现我国刑法对未成年人犯罪从轻、减轻处罚的从宽原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49条的规定,犯罪的时候不满18周岁的人和审判时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这是刚性要求,不允许有任何例外。所谓犯罪的时候是指实施犯罪行为的时候。即使审判的时候已满18周岁,如果犯罪的时候不满18周岁,仍然适用这一规定。我国刑法规定对不满18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的主要原因在于:死刑是一种最严厉的刑罚,它关系到犯罪人的生死存亡。由于未成年人尚未达到罪行极其严重、不堪改造的程度,不满18周岁的人在生理与心理发育过程中,认识能力和控制能力相对较弱。因此,不宜适用死刑。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38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四十四条的规定,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这意味着对犯罪的未成年人应该采取教育、感化和挽救的措施。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应得到坚持。
我国刑法中关于绑架后杀害被绑架者的法律定性。绑架并杀害被绑架者构成绑架罪,且属于犯罪情节特别恶劣的情形,犯罪分子将被判处死刑。文章还介绍了绑架罪与非法拘禁逼取债务的区别,包括侵犯的客体、犯罪目的和侵害对象等方面的不同。
非法拘禁罪致人轻伤的定罪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相关规定,非法拘禁并造成受害人轻伤,需进行民事赔偿并受到相应刑事处罚。文章还详述了不同情形下非法拘禁的处罚标准,如涉及重伤或死亡等情况。此外,文章提及了非法拘禁的立案程序及立案标准,如持续时间、
故意伤害罪追诉时效的相关规定。依据刑法,追诉标准按法定最高刑确定,不同刑罚有不同追诉期限。被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的,追诉期限为五年;更高刑期则对应更长的追诉期限。追诉期限可因案件立案后被告逃避侦查或审判、被害人提出控告而未立案等情况而延长。
杀害亲生儿子的行为应当受到的法律处罚。根据我国《刑法》规定,犯故意杀人罪的行为可判处死刑、无期徒刑或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对于情节较轻的情况,如防卫过当、义愤杀人等,可以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文章还详细阐述了故意杀人罪的定义和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