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患者杀人不受刑法处罚吗
时间:2024-07-22 浏览:24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精神病患者杀人是否受刑法处罚?
精神病患者的刑事责任能力评定
在司法实践中,对精神病患者的犯罪行为进行评定时,不能仅仅考虑罪行的客观方面,还应结合其主观方面的特征进行综合评价。尽管从客观方面来看,精神病患者所犯的罪行多为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例如杀人、伤害和强奸等,且犯罪手段残忍、造成的后果严重。然而,这种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只是表面现象,实际上是由于受到精神活动紊乱的制约而导致意识力和意志力缺损。因此,对精神病患者的刑事责任能力进行认定是一个重要问题。目前,我国将刑事责任能力分为三个级别:(1) 完全刑事责任能力;(2) 限制刑事责任能力;(3) 无刑事责任能力。
完全无刑事责任能力的精神病患者
根据《刑法》第18条第1款的规定,精神病患者在无法辨认或控制自己行为时造成危害后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定后,不负刑事责任。然而,这些患者仍然需要家属或监护人进行严格看管和医疗,并在必要时由政府进行强制医疗。
限制刑事责任能力的精神病患者
根据《刑法》第18条第3款的规定,尚未完全丧失或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患者犯罪时,应负刑事责任,但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
完全有刑事责任能力的精神病患者
根据《刑法》第18条第2款的规定,间歇性的精神病患者在精神正常时犯罪,应负刑事责任。因为在精神正常时,这些患者具备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所以应对其犯罪行为负刑事责任。
精神病患者的强制医疗条件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第302条的规定,精神病患者如果实施暴力行为,危害公共安全或严重危害公民人身安全,并经法定程序鉴定后依法不负刑事责任,且存在继续危害社会可能性,可以进行强制医疗。强制医疗是指国家通过对患者进行治疗,以达到治愈疾病、防止疾病传播和维护公众健康利益的目标,具有强制性、非自愿性和公益性的特点。在《精神卫生法》出台之前,我国对精神病患者强制医疗的立法只有基本法层面的《刑法》和《刑事诉讼法》,以及一些地方性法规。然而,目前《刑法》中关于强制医疗的条件仅规定为“必要的时候”,却没有明确界定何为“必要的时候”。由于缺乏统一标准,在执行过程中难以确定是否适用强制医疗措施,容易导致滥用权力,引发“被精神病”现象。这主要体现在相关单位或部门出于“维稳式”考虑而将人强制送往精神病院。例如,河南农民徐林东在精神病院被捆绑48次、电击54次,当地政府调查表明相关证明是伪造的;湖北干部郭元荣因检举揭发单位领导,被强制进行了五年多的精神病治疗。这种现象的发生主要是因为法律的缺位。虽然我国法律对哪些症状的人可以接受强制医疗有所涉及,但对何种人可以实施送治行为以及应遵循的程序没有明确规定。公权部门、工作单位或其他组织是否有权利将精神病患者或疑似精神病患者送往精神病院?是否需要征得患者本人或亲属的同意?目前法律尚未做出相关规定。由于缺乏严格的法律规定,许多医院只对付款人或送治人负责,或者只按照行政命令执行,导致精神病送治乱象丛生。新出台的《刑事诉讼法》和《精神卫生法》在尊重和保障人权以及科学设计强制医疗程序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对于是否患有精神障碍的问题,应该由专业的精神科医师根据程序进行判断。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自首认定的要素
自首认定中的自首认定要素和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认定,以及提起自诉的条件。自首认定可从投案的时间、自动性、投案对象和投出对象来把握;如实供述则关注个体对自己行为的认识及未供述真实身份的情况。提起自诉需满足适格自诉人、明确的被告人和具体的诉讼请求,以及属于
-
刑事强制医疗的解除权力
我国刑事强制医疗的解除权力相关法律规定。已不具有人身危险性的被强制医疗人员,可提出解除意见并报决定强制医疗的人民法院批准。被强制医疗的人及其近亲属有权申请解除强制医疗。精神病人犯罪需赔偿被害人损失,其赔偿方式主要由监护人承担,先从精神病人的财产中支付
-
强制医疗程序的适用范围和条件
强制医疗程序的适用范围和条件以及审理程序。强制医疗适用于公共卫生危机情况、对精神病人的强制医疗等。适用对象是实施了暴力行为,危害公共安全或严重危害公民人身安全的精神病人。适用条件包括精神病人实施的暴力行为,符合医学上的精神病成立标准等。审理程序方面,
-
精神病人离婚的经济补偿探讨
精神病人离婚时的经济补偿问题。根据我国《民法典》和《婚姻法》的规定,离婚时,如果一方生活困难,另一方应给予适当帮助,具体办法可通过双方协议确定,如协议无法达成,将由法院判决。给付经济帮助时,需考虑当事人经济能力和当地生活水准,并根据生活困难程度、个案
-
寻衅滋事罪的追诉期限
-
赡养中法定代理人能作为被告吗
-
精神病杀人如何处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