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界就家人利用职务侵占资金是否构成共同犯罪存在多种观点,包括“分别定罪说”、“主犯决定说”、“主犯决定与分别定罪说的折衷说”、“区别对待说”等。这些观点可以归纳为两种意见:
一种意见认为,根据主犯的基本特征进行定性。例如,如果主犯是国家工作人员,那么其他涉案人员都应被定罪为贪污罪;如果主犯是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的人员,那么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涉案人员应被定罪为贪污罪,而其他涉案人员应被定罪为侵占罪。
另一种观点认为,如果主犯是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的人员,那么所有涉案人员都应被定罪为侵占罪;如果主犯是国家工作人员,应分别定罪,即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涉案人员被定罪为贪污罪,而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的人员被定罪为侵占罪。
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审理贪污、职务侵占案件如何认定共同犯罪几个问题的解释》(法释[2000]15号,2000年7月8日起施行)中明确了对共同犯罪认定的依据。该解释规定:“行为人与国家工作人员勾结,利用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便利,共同侵吞、窃取、骗取或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以贪污罪定罪处罚。”“行为人与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的人员勾结,利用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人员的职务便利,共同将该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以职务侵占罪定罪处罚。”“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中,不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人与国家工作人员勾结,分别利用各自的职务便利,共同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的,按照主犯的犯罪性质定罪。”因此,在司法实务中,必须根据最高法院司法解释的规定,根据共同犯罪的共同故意和共同行为要件,区分主犯与从犯,并结合具体案件来正确定罪处罚。
员工侵占公司财产的法律处罚。对于侵占公司财产的行为,根据不同的情况和金额大小,会受到刑法和法律的制裁。国有和非国有公司中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侵占财产,将面临有期徒刑和财产处罚。同时,《公司法》和《合伙企业法》也对此类行为做出了相关规定,涉及收受贿赂
村干部侵吞征地补偿款的,可以按贪污罪追究刑事责任。相应的处罚如下:。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是贪污罪。与前两款所列人员勾结,伙同贪污的,以共犯论处。(一)贪污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较重情节的,处三年以
行贿罪是是职务犯罪的一种。职务犯罪是特殊主体的犯罪,即要求有国家工作人员的身份,而行贿罪属于一般主体的犯罪,即便是国家工作人员行贿,也不属于职务犯罪。而行贿罪是不是职务犯罪需要看具体情况,职务犯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实施的贪污、受贿、玩忽职守
如果公务员利用职务的便利为他人利益,然后通过共同投资的方式收受他人好处的,是属于受贿的行为。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请托人谋取利益,以合作开办公司或者其他合作投资的名义获取“利润”,没有实际出资和参与管理、经营的,以受贿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