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设立主要依靠双方当事人签订合同,这是基于法律行为的方式。土地承包经营权分为家庭承包和其他方式的承包两种,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家庭承包方式为主。土地承包经营权在土地承包经营权合同生效时设立,由县级以上地方政府发放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林权证、草原使用权证,并进行登记,确认土地承包经营权。
通过家庭承包取得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依法进行转包、出租、互换、转让或其他方式的流转;通过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方式承包农村土地,并依法登记取得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或林权证等证书的,其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依法进行转让、出租、入股、抵押或其他方式的流转。此外,根据《物权法》规定,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期限不得超过承包期的剩余期限。未经依法批准,不得将承包地用于非农建设;土地承包经营权人将土地承包经营权进行互换、转让时,当事人要求登记的,应向县级以上地方政府申请土地承包经营权变更登记;未经登记,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
土地承包合同生效后,发包方应在30个工作日内,将土地承包方案、承包方及承包土地的详细情况、土地承包合同等材料一式两份报乡(镇)人民政府农村经营管理部门。
乡(镇)人民政府农村经营管理部门对发包方报送的材料进行初审。如果材料符合规定,将及时进行登记和造册,并向县级以上地方政府提出颁发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的书面申请;如果材料不符合规定,应在15个工作日内要求发包方补正。
县级以上地方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对乡(镇)人民政府报送的申请材料进行审核。如果申请材料符合规定,将编制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登记簿,并向同级人民政府申请颁发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如果申请材料不符合规定,将书面通知乡(镇)人民政府补正。
一般情况下,农村土地承包使用权证书由县级人民政府颁发。
机动地的定义、作用以及管理问题。机动地是土地承包过程中为解决人地矛盾和减少承包地调整次数而保留的土地形式,由集体经济组织统一经营或招标承包经营。但机动地管理存在混乱,存在的问题包括机动地预留面积过大、发包不公平等。根本原因是人们对机动地的本质作用缺乏
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定义、主体、法律保护、特征以及性质。土地承包经营权是公民或集体对集体所有或国家所有的土地进行承包经营的权利,受法律的保护。其特征在于其客体是特定的土地或自然资源,承包期限由合同约定,且其性质是一种与债权不同的新型物权。
土地权属变动及其登记手续的重要性。在土地权属变动后,必须依法办理变更登记手续,否则不发生权利变动的效果。案例分析了一宗土地调换协议纠纷,因未办理变更登记手续,法院判决协议虽有效但未实现土地互换,被告需承担赔偿责任。法律依据引述了相关规定并给出建议,当
关于办理土地使用证的法律规定。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和国有土地的使用权确认需要经过县级及以上人民政府的登记造册和核发证书。同时,林地、草原的所有权或使用权以及水面、滩涂的养殖使用权也有相应的法律规定。土地权属和用途的改变需要办理土地变更登记手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