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务侵占罪是指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行为。该罪的主体必须是公司、企业的有一定职务的人员,且非国家工作人员。
从财物的自然属性看,职务侵占罪的犯罪对象可包括有形财产和无形财产。
有形财产是指占有一定空间,为人的感官所能感觉到的财产,包括动产和不动产。动产作为职务侵占罪的犯罪对象,在刑法理论中没有分歧。但对于不动产是否可作为犯罪对象,传统观点一般持否定态度,主要原因是“财物”一词含义模糊且有明显的动产色彩。然而,在司法实务中,已经发生了行为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占有所在单位房产等案件,这足以说明职务侵占对象包括不动产。如果仅仅限于动产,就难以惩处此类职务侵占犯罪行为。
其次,职务侵占罪的对象还包括无形财产。无形财产是指不具有自然形态,但能为人们提供某种权利并带来收益的财产,如电力、热能、煤气、天然气等。尽管无形财产缺乏一般财物的外在特征,我国刑法也未明确将其纳入职务侵占罪的犯罪对象之列。然而,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审理盗窃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规定,“盗窃的公私财物,包括电力、煤气、天然气等。”可见,刑法司法解释已将无形财产作为盗窃罪的犯罪对象。因此,无形财产也应成为职务侵占罪的犯罪对象。
然而,作为知识产权的无形财产,如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和商业秘密等,其具有有形的载体,不同于一般的无形财产如电力、热能、煤气、天然气。基于知识产权的特殊性,知识产权不宜作为职务侵占罪的犯罪对象。如果行为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的知识产权非法占为己有,应根据具体情况以侵犯知识产权罪的刑法规定定罪量刑。
员工侵占公司财产的法律处罚。对于侵占公司财产的行为,根据不同的情况和金额大小,会受到刑法和法律的制裁。国有和非国有公司中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侵占财产,将面临有期徒刑和财产处罚。同时,《公司法》和《合伙企业法》也对此类行为做出了相关规定,涉及收受贿赂
3、犯罪对象不同,抽逃出资罪的对象为本公司的注册资本,而职务侵占罪的对象为本公司、企业的财物。
调取有关被害单位的企业注册登记资料和劳动合同,证实犯罪嫌疑人的职务、身份的证据材料,以确定犯罪主体。犯罪嫌疑人所占有的财物是否为利用职务上便利的证据材料。调取财物账目等有关犯罪对象和数额的证据,并由司法会计审计部门作出审计鉴定报告。根据犯罪嫌疑人的作
向单位借款是经过单位领导同意或者规章制度允许的情况下个人使用公款,即使有一定数额也不构成犯罪。挪用资金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资金的使用权,对象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资金;职务侵占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资金的所有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