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证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而诬告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
伪证罪的行为是在侦查、审判中发生的,而诬告罪的行为是立案侦查之前实施的,并且是引起案件侦查的原因。
伪证罪是通过作虚假证明、鉴定、记录、翻译等手段实现的,而诬告罪则是作虚假的告发。
伪证罪只是在个别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上,提供伪证;而诬告罪则是捏造了整个犯罪事实。
伪证罪的目的可能有两种:既可以是陷害他人,也可以是包庇罪犯;而诬告罪的目的只能是陷害他人,使无罪者受到刑事处分。
第三百零五条【伪证罪】在刑事诉讼中,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故意作虚假证明、鉴定、记录、翻译,意图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二百四十三条【诬告陷害罪】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犯前款罪的,从重处罚。
不是有意诬陷,而是错告,或者检举失实的,不适用前两款的规定。
中国伪证罪的量刑标准及定义。伪证罪适用于刑事诉讼中,犯罪主体包括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对与案件重要情节故意作虚假证明的行为,最高可被判处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伪证罪具有其特殊性,在不同国家的法律中也有所体现,但其定义与量刑标准因各国法律而异。
我国刑法中的伪证罪,详细阐述了证人、鉴定人等在刑事诉讼中故意作虚假证明、鉴定等行为将面临的法律处罚。同时,也介绍了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在刑事诉讼中的相关罪行,强调只有在故意伪造证据的情况下才构成犯罪,无意失实不属于伪造证据的范畴。
伪证罪的刑罚规定。根据我国刑法,刑事诉讼中故意作虚假证明等行为将受到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的处罚,情节严重者将面临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伪证罪的对象是司法机关的刑事诉讼活动,客体要件限于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
伪证罪的管辖问题。伪证罪的管辖以犯罪地法院为主,被告人居住地法院为辅。犯罪地包括犯罪行为发生地和犯罪结果发生地,被告人居住地包括户籍地和经常居住地。同时,最初受理的法院审判为主,主要犯罪地法院审判为辅。对于伪证罪的处罚,根据情节严重程度,可处以不同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