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法 > 刑法罪名 > 危害国防利益罪 > 走私珍稀植物、珍稀植物制品罪

走私珍稀植物、珍稀植物制品罪

时间:2024-10-24 浏览:20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15343
关于走私珍稀植物,珍稀植物制品罪有想要了解的内容吗?如果有那就和手心律师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走私珍稀植物及其制品罪的概念

走私珍稀植物及其制品罪是指违反海关法规,逃避海关监管,非法携带、运输、邮寄国家禁止进出口的珍稀植物及其制品进出国(边)境的行为。

《刑法》相关条文修改

刑法修正案(七)

根据刑法修正案(七),将刑法第一百五十一条第三款修改为:“走私珍稀植物及其制品等国家禁止进出口的其他货物、物品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刑法修正案(八)

根据刑法修正案(八),将刑法第一百五十一条修改为:“走私武器、弹药、核材料或者伪造的货币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情节特别严重的,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走私国家禁止出口的文物、黄金、白银和其他贵重金属或者国家禁止进出口的珍贵动物及其制品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没收财产;情节较轻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走私珍稀植物及其制品等国家禁止进出口的其他货物、物品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单位犯罪的处罚

单位犯本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相关规定处罚。

构成要件

客体要件

本罪所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对珍稀植物及其制品禁止进出口的制度,犯罪对象则为国家禁止进出口的珍稀植物及其制品。

珍稀植物指的是国家重点保护的原生地天然生长的珍贵植物和具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文化价值的濒危稀有植物,包括银杉、水杉、银杏、水松、杜仲、桫椤、珙桐、苏铁树、金钱松、台湾松、香果树等。珍稀植物分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和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具体名录由国务院野生植物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环境保护、建设等有关部门制定并经国务院批准后公布。

珍稀植物制品是指来源于珍稀植物,经加工制成的药材、木材、标本、器具等。

客观要件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海关法规,逃避海关监管,非法携带、运输、邮寄珍稀植物及其制品进出国(边)境。具体行为方式可参考走私武器、弹药罪中的走私行为方式。

主体要件

本罪的主体可以是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及单位。

主观要件

本罪的主观要件是故意,即明知是国家禁止进出口的珍稀植物及其制品,而仍决意非法携带、运输、邮寄进出国(边)境。过失不能构成本罪,即使有走私行为,如果不知道是珍稀植物及其制品或虽然知道是珍稀植物及其制品但不知道是国家禁止进出口的珍稀植物及其制品,也不能构成本罪。

相关标签: 走私是什么意思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伪造、盗窃、买卖、非法提供、非法使用武装部队专用标志罪的界定

    非法生产、买卖武装部队制式服装罪的界定。文章详细阐述了该罪的构成要件,包括客体、客观、主体和主观要件,并说明了犯罪行为的情节严重情况。此外,文章还介绍了相应的法律条文和处罚措施。

  • 倒卖呼吸机是否构成违法行为

    倒卖呼吸机是否构成违法行为。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呼吸机属于医疗器械,没有经营资质进行倒卖是非法经营行为。非法经营罪包括未经许可经营限制买卖的物品等。倒卖公司产品还可能涉及非法经营罪、走私罪等罪名。对此类行为,法律会根据情节严重程度进行处罚。

  • 走私核材料罪辩护词

    走私核材料罪的辩护词。首先,对涉案货物的认定提出异议,认为被告人走私的货物不应认定为走私货物。其次,强调被告人在案件中的从犯地位,请求减轻处罚。再次,提出被告人具有认罪态度好、未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等酌定从轻量刑的情节。最后,根据刑法和相关刑事政策,建议

  • 海关扣押车的处理程序

    海关扣押车辆的处理程序。海关根据法律规定将走私车辆进行没收并拍卖处理,拍卖所得收入上缴国库。拍卖前会有预展期供消费者查看车辆并进行试车,个人或单位在办理竞买手续后参与竞买。拍卖成交后需及时付款并办理提车手续,逾期不付款视为违约。

  • 战时窝藏罪与雇用逃离部队军人罪的界限
  • 公司法定代表人的刑事责任有哪些
  • 海关工作人员要考核吗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