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法 > 刑法罪名 > 贪污贿赂罪 > 导游收商家红包是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吗

导游收商家红包是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吗

时间:2025-02-16 浏览:31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15412
目前有不少的导游会将游客带到固定的饭店吃饭,然后商家给该导游相应的红包,导游能够从中获利。面对导游收了商家红包的情况,游客觉得导游的行为等于是受贿了,于是就打算去维护自己的权益。今天来听听手心律师网小编的说法。

导游收商家红包是否构成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

一、罪名补充规定的调整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于2007年11月5日联合公布的刑法确定罪名补充规定,对刑法罪名进行了补充和修改。其中包括取消了“公司、企业人员受贿罪”罪名,并由“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取而代之。新罪名自2007年11月6日起生效。根据《补充规定》,取消了“公司、企业人员受贿罪”,并由“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替代。而“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则替代了“对公司、企业人员行贿罪”。具体而言,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指的是公司董事、监事、职工、其他企业职工或其他非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或收受贿赂,且数额较大。

二、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的构成特征

1. 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对公司、企业以及非国有事业单位、其他组织的工作人员职务活动的管理制度。在市场经济中,公司、企业以及事业单位、其他组织(如教育、科研、医疗、体育、出版等单位)在市场经济体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这些单位的工作人员通过自身合法的职务活动,使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等能够在市场经济体制中正常、出色地发挥作用。因此,相关法律对这些单位的工作人员的职务活动进行了规范,建立了明确的管理制度。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就是对这套管理制度的直接侵犯,从而导致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等管理层腐败,危害其根本利益,破坏正常的社会主义市场公平竞争的交易秩序。2. 客观方面表现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或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且数额较大。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是本罪在客观方面的重要因素,指的是公司、企业以及事业单位、其他组织(如教育、科研、医疗、体育、出版等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自身组织、领导、监督、管理等职权以及与这些职权相关的便利条件。索取他人财物是指利用组织、领导、监督、管理等职务上的便利,主动向有求于行为人职务行为的请托人索要财物。非法收受他人财物是指利用组织、领导、监督、管理等职务上的便利,为请托人办事,接受请托人主动送给的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是指行为人索要或收受他人财物,利用职务之便为他人或允诺为他人实现某种利益。该利益的合法性以及是否已实现并不影响本罪的成立。数额较大是指接受贿赂的财物数额较大。接受了数额较大的贿赂则构成本罪的既遂犯。根据《刑法修正案(六)》第7条的修改,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在经济往来中,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违反国家规定,收受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并将其归为个人所有的行为,将受到公司、企业、其他单位人员受贿罪的处罚。3. 犯罪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公司、企业的工作人员指的是在公司、企业、其他单位中从事领导、组织、管理工作的人员,如公司的董事、监事,以及公司、企业的经理、厂长、财会人员以及其他受公司、企业聘用从事管理事务的人员。而“其他单位的人员”包括非国有事业单位或其他组织的工作人员,如教育、科研、医疗、体育、出版等单位从事组织领导以及履行监督、管理职责的人员。对于在国有公司、企业、其他单位从事公务的人员以及国有公司、企业、其他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以及其他单位从事公务的人员,如果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受贿,则不构成公司、企业、其他单位人员受贿罪,而应根据《刑法》第385条和第386条的受贿罪进行处罚。4. 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即公司、企业、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故意利用自身职务之便接受或索取贿赂,为他人谋取利益。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索贿量刑标准

    不同数额的贪污或受贿行为的量刑标准。根据贪污或受贿数额的大小,文章详细阐述了不同数额下的刑罚规定,包括有期徒刑、拘役、罚金和没收财产等处罚方式。同时,文章还列出了认定“其他较重情节”、“其他严重情节”和“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具体情形,以便对贪污或受贿

  • 斡旋贿赂罪的处理

    斡旋受贿的定义、特征以及与介绍贿赂的区别。斡旋受贿是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自身职权或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索取或收受财物。其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88条。对离职的国家工作人员或其相关人员的斡旋受贿行为

  • 公务员受贿行为的法律后果

    公务员受贿行为的法律后果。公务员受贿能否保住工作取决于是否受到刑事处罚,若受到刑罚则会被开除。根据《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违反廉政纪律的公务员将被给予不同程度的处分,情节严重者将被开除。

  • 举报受贿是否需要提供证据

    举报受贿时是否需要提供证据的问题。举报人需提供相关证据,如书面文件、录音、视频、照片等,以确保举报的真实性和可信度。若无法提供证据,受案机关可能不立案。同时,人民检察院案件管理部门在受理案件时也会审查案卷材料的内容,确保案件符合法律要求。

  • 通过事实证据到法院举报律师行为,将导致其失去辩护资格
  • 村干部是否可被定罪为贪污受贿罪
  • 挪用公款200多万7天构成犯罪的刑事责任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