渎职罪和失职罪在字面意思上非常相似,都涉及到不尽职的行为。然而,在刑法中,这两个概念有着不同的用法。渎职罪是作为分则章节的总称,而失职罪与具体的罪名相关联。
渎职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或徇私舞弊,妨害国家机关的正常管理活动,从而导致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严重损失的行为。
失职罪不是一个具体的罪名,而是刑法分则罪名的一个分类,列在分则第九章中。该章节共有33个罪名,其中7个罪名使用了“失职”一词。例如:失职致使在押人员脱逃罪、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签订、履行合同失职罪、环境监管失职罪、传染病防治失职罪、商检失职罪、动植物检疫失职罪以及失职造成珍贵文物损毁、流失罪。
渎职罪的犯罪主体是一个特殊群体,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只有一种犯罪可以由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构成,即新《刑法》第398条规定的泄露国家秘密罪)。
渎职犯罪在主观方面既有故意又有过失。根据具体的罪名,渎职罪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渎职罪所侵犯的客体是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国家机关包括各级权力机关、各级行政机关、各级司法机关和各级军事机关。
渎职行为既可以采取“作为”的形式实施,也可以采取“不作为”的形式实施。无论采取哪种形式,行为人的行为都与其职务紧密相关。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根据刑法第四百零六条,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因严重不负责任被诈骗,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将被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如果致使国家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将被处以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根据刑法第四百零八条,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严重不负责任,导致发生重大环境污染事故,致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或者造成人身伤亡的严重后果的,将被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根据刑法第四百零八条之一,负有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或者玩忽职守,导致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将被处以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如果造成特别严重后果的,将被处以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对于徇私舞弊犯前款罪的情况,将会被从重处罚。
失业保险基金损失追回的相关法律规定。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和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工作人员因渎职行为导致失业保险基金损失时,应依法追回损失并可能受到行政处分或刑事责任。失业人员领取失业保险金需满足非自愿中断就业、已履行缴费义务满一年以及已办理失业登记等条件。
滥用职权是否属于监察委管辖范围的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滥用职权罪是监察委有权管辖的范围之内的。监察委作为监察机关,对行使公权力的行为进行监督,包括滥用职权行为。监察委有权对滥用职权行为进行调查、审查和追究责任,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保
法院对检察院抗诉的态度。检察机关提出抗诉是履行职责的方式,法院应按照司法程序处理,除非有渎职行为。相关法律规定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的相关条款,明确了抗诉的提出、程序、期限及提交方式等,并规定上级检察院可撤回不适当的抗诉。
社会团体成员是否构成滥用职权罪的问题。罪行主体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包括在人大、政府、法院和检察院中从事公务的人员。滥用职权或玩忽职守导致重大损失将受到刑法处罚。社会团体成员若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履行公务中滥用职权造成损失,也将面临刑事责任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