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明确行政行为的执法依据
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所有权力都来自法律授权,依法行政是其行为的本质属性。因此,查明行为人履行职责的明确性规定是认定其不履行职责或不正确履行职责的前提。这些规定可以分为一般性规定和临时性规定两部分。一般性规定包括法律法规、行政规章、行业规章、部门规定、岗位职责、行为规范等,通过这些规定可以确定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职责和权限。临时性规定包括会议纪要、培训内容等相关单位内部文件,这些文件具有明确模糊性责任规定的作用,通过这些规定可以确定具体责任人的职责和权限。1.口供补强
口供必须有相关证据予以佐证,尤其是对口供有一定依赖性的案件,口供的补强意义更为重要。无论是证真还是证伪,都需要有相关的证据予以佐证。2.孤证补强
孤证不能定案,这是证据采信的重要原则。为了保证孤证不孤,必须对证据的客观性、真实性进行核实印证,对证据产生的时间、地点、环境条件进行核实,以保证证据产生的合理性。同时,对证据的证明内容进行核实,使其与相关证据互证互存,保证证据的客观和真实。此外,还要对证据疑点进行核实,保证证据的排他性,从而使孤证成为集束化组证,增强其指控能力和证明力。3.人证补强
人证补强实际上是对证人证言的佐证。证人证言是一种主观感知证据,其准确性弱、可变性强,一直是庭审质证的重点。为了确保证人证言的可信度,必须由相关证据支撑才能被采信。在实践中,应注意要有证据证明证人知悉案件有关情况,以巩固证人证言的关联性。同时,要以不同形式的证明方式固定其证明内容,防止事后翻证,以巩固证人证言的证明力。通过证据补强,可以防止翻证、纠错证和补漏证,确保证人证言经得起庭审质证。
聚众扰乱军事管理区秩序罪的认定标准,包括区分本罪与非罪的界限和区分本罪与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的界限。构成此罪需满足行为、客体、罪责和罪量四个要素,其中包括故意实施扰乱行为、侵犯军事管理区秩序、情节严重且造成损失等条件。
危害国家安全罪的不同类型及其主体特征。文章介绍了资助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活动罪、资助恐怖活动罪等犯罪的主体特征,包括自然人和单位,以及一些特殊主体如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等。此外,文章还涉及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等,总结了各
聚众斗殴罪的告发与审理程序。任何单位和个人若发现聚众斗殴的犯罪事实或嫌疑人,都有义务向公安机关等报案。公安机关等应受理报案,如不属管辖范围,应移交给主管机关。审理聚众斗殴案件时,需查明首要分子和积极参加者,包括组织、策划和指挥者,以及发挥主要作用或直
人民检察院对非法拘禁犯罪的立案侦查情况。检察院在诉讼活动中实施法律监督,对司法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非法拘禁等侵犯公民权利的犯罪行为有权立案侦查。不同情节的非法拘禁罪有不同的处罚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犯下的非法拘禁罪将从重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