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法 > 刑法法律法规 > 刑法法则 > 擅自发布谣言被拘如何处理

擅自发布谣言被拘如何处理

时间:2024-05-20 浏览:21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16099
俗话就谣言止于智者,但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所有人都是智者,有很多人是会轻信谣言的,而发布谣言是要承担法律责任的,情节严重的会构成犯罪,那么擅自发布谣言被拘怎样处理?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

擅自发布谣言被拘如何处理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对于擅自发布谣言被行政拘留的情况,可以依法给予造谣者治安管理处罚。除了行政拘留外,还可以同时处以五百元以下的罚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的规定,以下行为之一的人将面临五日以上十日以下的拘留,并可同时处以五百元以下的罚款。对于情节较轻的情况,可以处以五日以下的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的罚款:

  1. 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
  2. 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蚀性物质或者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
  3. 扬言实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

因谣言受害者可以要求精神损害赔偿吗

对于谣言受害者是否可以要求精神损害赔偿,首先需要考虑是否符合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一般来说,以下情况可以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1. 侵害他人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人身自由权等人格权,给他人造成精神损害的。
  2. 侵犯监护身份权非法使被监护人脱离监护,给监护人造成精神损害的。
  3. 侵害死者人格权或非法利用、侵害遗体、遗骨给死者近亲属造成精神损害的。
  4. 灭失或毁损他人具有人格象征意义的特定纪念物品而造成精神损害的。

如果谣言受害一方是因为他人发布谣言而受到人格贬损,破坏了其名誉,严重影响了其生活和工作,并给其精神上带来了巨大压力,那么可以寻找相关证据来要求索赔精神损害赔偿。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刑事案件结案的签字机关和代理人

    刑事案件结案的签字机关和代理人问题,以及刑事案件办案流程和开庭程序。案件结案需由结案机关、司法部门和当事人签字生效,法定代理人可代无法认证的当事人签字。办案流程包括侦查、审查起诉和审判三个阶段,开庭程序包括询问核定身份、法庭调查、举证质证、法庭辩论等

  • 侵占罪的构成要件及刑罚

    侵占罪的构成要件及刑罚。侵占罪指将他人保管的财物非法占为己有且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行为。根据数额大小,刑法规定了不同的刑罚。同时,文章还介绍了侵占罪与挪用特定款项的区别,包括挪用资金罪和挪用特定款物罪的不同定义和相应刑罚。对于国有公司等单位人员挪用资

  • 我国强制猥亵罪的刑罚

    我国强制猥亵罪的刑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强制猥亵妇女一般会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聚众或在公共场所犯罪、情节恶劣者,刑期更长。猥亵儿童会从重处罚。强制猥亵、侮辱行为需使用强制手段,包括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且目的是为了顺利实施猥亵或

  • 偷窥、偷拍行为的法律处罚

    关于偷窥、偷拍行为的法律处罚。根据相关法律,此类行为会受到治安处罚,包括拘留和罚款。传播偷拍他人的隐私视频不仅侵犯隐私权,还可能构成侮辱,需要承担民事责任,甚至可能追究刑事责任。最新资讯强调了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侵犯他人的隐私权。

  • 刑事案件的追诉时效
  • 传播淫秽物品罪的法律解析
  •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寻衅滋事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13〕18号)
刑法法律法规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