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法 > 刑法法律法规 > 刑法法则 > 打父母触犯什么法律

打父母触犯什么法律

时间:2024-09-20 浏览:38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16130
尊老爱幼是我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并不是每个人都具有这种传统美德的,有些有因为某些原因甚至会对父母大打出手,这种行为不仅丧失道德,还是违法犯罪的行为,那么打父母触犯哪些法律?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

父母殴打行为是否触犯法律

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对父母进行殴打的行为可能触犯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和刑法,具体情节严重与否将决定是否追究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根据该法第七十六条的规定,干涉老年人婚姻自由,拒绝履行赡养义务或扶养义务,虐待老年人或实施家庭暴力的行为,将受到相关单位的批评教育;若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将受到治安管理处罚;若构成犯罪行为,将追究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根据该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的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行为,将受到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的处罚。

若故意伤害行为导致他人重伤,将受到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处罚;若导致他人死亡或以特别残忍手段造成严重残疾,将受到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死刑的处罚。另外,根据其他法律的规定,也可能会有不同的处罚措施。

子女何时有赡养父母的义务

根据《婚姻法》和《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规定,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包括经济供养、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以满足老年人的特殊需求。同时,无劳动能力或生活困难的父母有权要求子女支付赡养费。

换言之,老人随时都有权利要求成年子女履行赡养义务或支付赡养费。

维权方式

当子女拒绝赡养老人时,老人可以采取以下方式维权:

  1. 寻求当地民政部门的帮助,通过政府部门进行调解解决;
  2. 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子女支付赡养费。

子女不赡养老人的情况可能存在多种因素,但这并不免除子女的赡养义务。通常情况下,以下情况都需要子女赡养父母或支付赡养费:

1. 无收入的已婚成年子女

即使成年子女本人没有经济收入,但配偶的收入足以维持生活,仍需承担赡养义务。夫妻关系期间的收入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夫妻双方对共同财产有处分权。

2. 无法推脱赡养责任

子女不能以父母不抚养自己为由推脱赡养责任。若父母因生活困难、犯罪或其他客观条件无法抚养未成年子女,在子女成年独立后,若父母符合被赡养的条件,子女仍需承担赡养扶助义务。

3. 父母取消继承权

子女仍需承担赡养义务,即使父母取消了子女对财产的继承权。

4. 放弃继承权

子女不能通过放弃财产继承的声明来逃避赡养义务。子女的放弃继承权是有效的,但放弃赡养义务的行为是无效的。

5. 父母再婚

子女不能因父母再婚而拒绝赡养父母。子女对父母的赡养义务不因父母婚姻关系的变化而终止。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刑事案件结案的签字机关和代理人

    刑事案件结案的签字机关和代理人问题,以及刑事案件办案流程和开庭程序。案件结案需由结案机关、司法部门和当事人签字生效,法定代理人可代无法认证的当事人签字。办案流程包括侦查、审查起诉和审判三个阶段,开庭程序包括询问核定身份、法庭调查、举证质证、法庭辩论等

  • 夫妻打架的法律处理方式

    夫妻打架的法律处理方式。对于轻微伤,公安机关会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对打人者进行处罚,并承担受害人的相关费用。对于轻伤,公安机关应立案侦查,追究刑事责任。民事赔偿范围包括医疗费、误工费等多方面的费用。夫妻打架报警后,警察应依法处理,受害人可以向相关单

  • 侵占罪的构成要件及刑罚

    侵占罪的构成要件及刑罚。侵占罪指将他人保管的财物非法占为己有且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行为。根据数额大小,刑法规定了不同的刑罚。同时,文章还介绍了侵占罪与挪用特定款项的区别,包括挪用资金罪和挪用特定款物罪的不同定义和相应刑罚。对于国有公司等单位人员挪用资

  • 我国强制猥亵罪的刑罚

    我国强制猥亵罪的刑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强制猥亵妇女一般会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聚众或在公共场所犯罪、情节恶劣者,刑期更长。猥亵儿童会从重处罚。强制猥亵、侮辱行为需使用强制手段,包括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且目的是为了顺利实施猥亵或

  • 偷窥、偷拍行为的法律处罚
  • 传播淫秽物品罪的法律解析
  •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寻衅滋事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13〕18号)
刑法法律法规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