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法律规定不明确,造成法院在判决生效后不及时交付执行,导致留所服刑。刑诉法第208条规定:“判决和裁定在发生法律效力后交付执行”。由于判决和裁定在发生法律效力后交付执行没有时间限制,导致法院对罪犯不及时交付执行。
2、看守所不依法将罪犯交付执行导致罪犯留所服刑。
当前,看守所经费困难,认为批一个罪犯就跑省里一趟,成本太高,采取集中审批集中交付执行的办法,造成一些罪犯余刑不足一年。
3、监狱等劳改机关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对年龄较大或有病的罪犯不予接收。
4、某些罪犯通过拉关系,走后门,达到留所服刑的目的。
5、检察机关监督不力。对以各种理由拒不投劳和监狱拒收的违法行为缺少具体有效的法律监督手段。
刑法规定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的,或者有立功表现的,可以减刑;有下列重大立功表现之一的,应当减刑:
1、阻止他人重大犯罪活动的;
2、检举监狱内外重大犯罪活动,经查证属实的;
3、有发明创造或者重大技术革新的;
4、在日常生产、生活中舍己救人的;
5、在抗御自然灾害或者排除重大事故中,有突出表现的;
6、对国家和社会有其他重大贡献的。
刑法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十年以上,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假释后不致再危害社会的,可以假释。如果有特殊情况,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可以不受上述执行刑期的限制。
关于领导受贿员工法律责任的各种情境和规定。文章详细阐述了单位受贿罪、个人受贿罪的量刑标准和处罚规定,同时讨论了国家工作人员、司法工作人员、公司企业工作人员以及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工作人员在受贿方面的法律责任。对于不同职务和身份的人员,根据其所涉及的受贿
中国刑法第128条关于枪支管理的规定。该条款明确了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的行为将受到刑事处罚,并对不同情节进行了详细划分。此外,还介绍了非法持有枪支、私藏弹药的具体情况以及非法出借枪支的刑罚和其他违反枪支管理规定的处罚。
主犯的刑事责任原则,包括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和其他主犯的刑事责任原则。首要分子按照集团所犯的全部罪行处罚,其他主犯则按其参与或组织、指挥的全部犯罪进行处罚。对主犯的处罚,刑法规定应从重打击,并在执行过程中对其减刑、假释作从严掌握。在追究刑事责
在我国刑事拘留37天后是否会在个人案底中留下记录的问题。根据法律规定,刑事拘留只是一种强制措施,只有被判有罪才会产生犯罪记录。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刑事拘留的程序,包括拘留申请、执行拘留、通知家属以及拘留处理结束后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