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法 > 刑法法律法规 > 刑法法则 > 刑事案件被害人可以不出庭吗

刑事案件被害人可以不出庭吗

时间:2023-10-06 浏览:43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16351

刑事被害人的定义及特征

我国刑诉法规定,刑事诉讼中的当事人包括被害人、自诉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和被告人。被害人指的是在刑事诉讼中,其人身和财产等正当权益遭受犯罪行为直接侵害的人,并以此为基础参与诉讼,请求追究加害人法律责任。

刑事被害人具有以下特征:

1. 加害人的犯罪行为侵害了被害人的正当权益

被害人的身份与加害人相对应,但并非所有被害人都能被视为刑事诉讼中的被害人。只有当加害人的侵害行为触犯刑律并构成犯罪时,才能被称为刑事诉讼意义上的被害人。

2. 侵害结果是由加害人的犯罪行为直接产生的

被害人必须是直接受到加害人犯罪行为侵害的人,而不是那些受到犯罪行为间接侵害的公民和社会组织。

3. 享有法律赋予的若干项权利

被害人可以根据我国刑诉法规定行使追诉权和其他诉讼权利,控告加害人的犯罪行为,并合法地参与诉讼,维护和保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综上所述,被害人既是辅助控诉人,也是证人。

刑事被害人出庭的意义

作为辅助控诉人,被害人不出庭就意味着放弃了自己的权利;作为证人,被害人不出庭则会妨碍公正审判。在构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今天,被害人出庭参加诉讼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在被告人主张质证的诉讼权利时更加突出。

首先,被害人出庭参加诉讼可以当庭与被告人对质,使法官对证据的审查更加客观,有利于查明案件事实,从而使司法机关能够准确判断责任和量刑,并做出合理的判决。

其次,被害人出庭参加诉讼可以及时化解矛盾,使其尽快走出犯罪带来的阴影,减少或避免长时间的诉讼和上访,有利于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也有助于保障被告人的权益。

再次,被害人出庭参加诉讼可以弥补我国法律和制度上的不足,有利于完善法律和制度,增加司法的透明度,树立“实体与程序并重”的法治理念,并通过可见的方式实现公平正义。

最后,被害人出庭参加诉讼可以使法庭成为民众亲近司法、了解司法的普法课堂,案例的生动教材可以教育公民努力提高法律意识,做到守法遵纪;同时也可以激发公民积极与犯罪行为作斗争的勇气,更好地预防和打击刑事犯罪。

因此,在必要时,被害人应当出庭参加诉讼。

刑事被害人出庭的现状及原因

尽管被害人出庭参加诉讼具有深远意义,但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大部分被害人在诉讼中往往被扮演成证人的角色,再加上其他因素的制约,导致被害人在司法实践中极少出庭参加诉讼。总结起来,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传统诉讼观念的束缚

在刑事诉讼中,被害人并未被赋予当事人的地位,这在绝大多数国家,包括我国在内,都是如此。对于受限制的自诉案件,国家在刑事司法中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

2. 现行诉讼模式的影响

刑事诉讼既要惩罚犯罪,也要保障人权。在追诉犯罪过程中,人们往往关注保障被告人的法律权益,而忽视了被害人合法权益的维护。

3. 相关制度的缺失

首先,与民事诉讼相比,刑事诉讼缺乏庭前答辩制度。法官很难在庭前预测争议焦点,缺乏准备,一旦被告人要求与被害人对质,法官就面临效率和公正之间的抉择。其次,缺乏对证人出庭的经济补偿制度和强制证人出庭的相关规定。被害人或证人出庭没有补偿,不出庭就没有惩罚依据。因此,无论是检察官还是法官都难以要求被害人出庭。最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范围问题的规定》明确界定了可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案件类别,这使得大部分被害人被排除在外。

4. 被害人自身因素

由于路途遥远或出于私利的考虑,被害人出庭可能增加诉讼成本和经济负担,而被告人所要赔偿的损失远远低于此。另外,被害人可能考虑到被告人没有赔偿能力,出庭参加诉讼不仅会影响正常工作,而且得不偿失。还有一些被害人受到强制或威吓,无法出庭。最后,在与性有关的犯罪中,基于传统文化和社会伦理道德的约束,认为出庭是一种羞辱。

完善刑事被害人出庭的几点建议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无论是被告人还是被害人,都应受到平等对待,其诉讼权利应得到法律的保护。面对“被害人出庭难,难于上青天”的现状,进一步完善被害人出庭参加刑事诉讼是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必然要求。鉴此,提出以下建议:

1. 完善立法,健全制度

在修改刑诉法时,应规定被害人必须参加庭审,接受询问,并履行法定的权利义务;赋予被害人发表对被告人定罪量刑意见的权利,供司法机关在作出判决时参考;加强对被害人及其亲属的保护,特别是被害人的隐私,对擅自泄密者要追究责任;建立证人经济补偿制度和强制证人出庭制度。在法律修改前,司法机关可以制定过渡性司法解释,满足紧迫需求;或与相关部门尝试探索庭前答辩制度。在司法解释出台之前,可以发挥首长的优势,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向被害人解释利弊,说服其出庭参加庭审,并帮助法庭查明事实。

2. 加强教育,更新观念

在全社会范围内加强普法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法院可以通过庭前阅卷或在审理过程中认为被害人不出庭可能影响正确定罪量刑时,大胆行使自由裁量权,依职权通知被害人出庭,即使这与“纯粹的当事人主义”相冲突。如果被害人拒不到庭,一方面,公诉人可以进行庭外调查,辩护律师可以参与和监督;另一方面,如果没有辩护律师,法院可以进行庭外调查,公诉人可以参与和监督。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刑事案件结案的签字机关和代理人

    刑事案件结案的签字机关和代理人问题,以及刑事案件办案流程和开庭程序。案件结案需由结案机关、司法部门和当事人签字生效,法定代理人可代无法认证的当事人签字。办案流程包括侦查、审查起诉和审判三个阶段,开庭程序包括询问核定身份、法庭调查、举证质证、法庭辩论等

  • 夫妻打架的法律处理方式

    夫妻打架的法律处理方式。对于轻微伤,公安机关会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对打人者进行处罚,并承担受害人的相关费用。对于轻伤,公安机关应立案侦查,追究刑事责任。民事赔偿范围包括医疗费、误工费等多方面的费用。夫妻打架报警后,警察应依法处理,受害人可以向相关单

  • 侵占罪的构成要件及刑罚

    侵占罪的构成要件及刑罚。侵占罪指将他人保管的财物非法占为己有且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行为。根据数额大小,刑法规定了不同的刑罚。同时,文章还介绍了侵占罪与挪用特定款项的区别,包括挪用资金罪和挪用特定款物罪的不同定义和相应刑罚。对于国有公司等单位人员挪用资

  • 我国强制猥亵罪的刑罚

    我国强制猥亵罪的刑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强制猥亵妇女一般会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聚众或在公共场所犯罪、情节恶劣者,刑期更长。猥亵儿童会从重处罚。强制猥亵、侮辱行为需使用强制手段,包括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且目的是为了顺利实施猥亵或

  • 偷窥、偷拍行为的法律处罚
  • 传播淫秽物品罪的法律解析
  •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寻衅滋事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13〕18号)
刑法法律法规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