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言词证据包括采用刑讯逼供等非法手段取得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以及采用暴力、威胁等非法手段取得的证人证言和被害人陈述。
经依法确认为非法言词证据的,应当予以排除,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
人民检察院在审查批准逮捕和审查起诉中,对于非法言词证据应当依法予以排除,不能作为批准逮捕和提起公诉的根据。
被告人在起诉书副本送达后开庭审判前提出其审判前供述是非法取得的,应当向人民法院提交书面意见。如被告人书写确有困难,可以口头告知,由人民法院工作人员或辩护人作出笔录,并由被告人签名或捺指印。
人民法院应当将被告人的书面意见或告知笔录复印件在开庭前交给人民检察院。
被告人及其辩护人在开庭审理前或庭审中提出被告人审判前供述是非法取得的,法庭在公诉人宣读起诉书之后应当先行当庭调查。
法庭辩论结束前,被告人及其辩护人提出被告人审判前供述是非法取得的,法庭也应当进行调查。
被告人及其辩护人提出被告人审判前供述是非法取得的,法庭应当要求其提供涉嫌非法取证的人员、时间、地点、方式、内容等相关线索或证据。
经审查,法庭对被告人审判前供述取得的合法性有疑问的,公诉人应当向法庭提供讯问笔录、原始讯问过程的录音录像或其他证据,并提请法庭通知讯问时其他在场人员或其他证人出庭作证。如仍不能排除刑讯逼供嫌疑,提请法庭通知讯问人员出庭作证,对该供述取得的合法性予以证明。如公诉人当庭不能举证,可以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65条规定,建议法庭延期审理。
经依法通知,讯问人员或其他人员应当出庭作证。公诉人提交加盖公章的说明材料,如未经有关讯问人员签名或盖章,不能作为证明取证合法性的证据。
控辩双方可以就被告人审判前供述取得的合法性问题进行质证和辩论。
法庭对于控辩双方提供的证据有疑问的,可以宣布休庭,对证据进行调查核实。必要时,可以通知检察人员和辩护人到场。
庭审中,公诉人如提供新的证据需要补充侦查并建议延期审理的,法庭应当同意。
被告人及其辩护人申请通知讯问人员、讯问时其他在场人员或其他证人到庭,法庭认为有必要的,可以宣布延期审理。
经法庭审查,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被告人审判前供述可以当庭宣读和质证:
(一) 被告人及其辩护人未提供非法取证的相关线索或证据;
(二) 被告人及其辩护人已提供非法取证的相关线索或证据,法庭对被告人审判前供述取得的合法性没有疑问;
(三) 公诉人提供的证据确实、充分,能够排除被告人审判前供述属非法取得的。
对于当庭宣读的被告人审判前供述,应当结合被告人当庭供述以及其他证据确定能否作为定案的根据。
对于被告人审判前供述的合法性,公诉人不提供证据加以证明,或者已提供的证据不够确实、充分的,该供述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
对于被告人及其辩护人提出的被告人审判前供述是非法取得的意见,一审人民法院没有审查,并以被告人审判前供述作为定案根据的,二审人民法院应当对被告人审判前供述取得的合法性进行审查。如检察人员不提供证据加以证明,或者已提供的证据不够确实、充分的,被告人该供述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
庭审中,检察人员、被告人及其辩护人提出未到庭证人的书面证言和未到庭被害人的书面陈述是非法取得的,举证方应当对其取证的合法性予以证明。
对于上述证据,法庭应当参照本规定的相关规定进行调查。
物证和书证的取得明显违反法律规定,可能影响公正审判的,应当予以补正或作出合理解释。否则,该物证和书证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
本规定自2022年7月1日起施行。
诈骗罪与职务侵占罪的区别。两者都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侵犯财产所有权的行为,但存在明显差异。职务侵占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犯罪对象是本单位财物;而诈骗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犯罪对象是他人的财物。此外,两者的犯罪行为和法律规定也有所不同。
关于诽谤罪的司法解释及相关规定。解释指出,在出版物中公然侮辱或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者将依法定罪处罚。被害人通过网络实施行为并提起诉讼时,如证据困难,法院可要求公安机关协助。
刑法修正案(八)对无期徒刑减刑期限和限制减刑的死缓罪犯进行了修改
刑法修正案(八)中关于无期徒刑减刑期限、限制减刑的死缓罪犯刑罚期限以及假释条件的修改。无期徒刑减刑期限延长至不少于十三年;限制减刑的死缓罪犯刑罚期限也有明确规定,如缓期执行期满后依法减为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刑罚期限不能少于二十五年;假释条件相应修改,
我国法律对于打伤受重伤的人导致其死亡,是否构成故意杀人罪的规定。文章中提及了认定故意杀人罪时需要注意的法律问题,包括与危害公共安全罪的竞合、与暴力犯罪致人死亡的联系、安乐死的定性处罚问题以及自杀案件的定性处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