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财税法 > 会计法 > 会计核算 > 滥用职权吸收销毁会计凭证罪吗

滥用职权吸收销毁会计凭证罪吗

时间:2024-09-29 浏览:16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1668
在一些国有企业中会有一些领导销毁会计的凭证然后贪财,而且这些领导有的是属于国家工作人员,那么对方能否吸收销毁会计凭证罪?下面,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以下的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滥用职权吸收销毁会计凭证罪的构成要件

吸收犯是事实上有数个不同行为,其中一行为吸收其他行为,而只成立一个罪名的犯罪。

对于尚不构成犯罪的行为,处理方式如下:

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予以通报,可以对单位可以并处五千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以处三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还应当由其所在单位或者有关单位依法给予撤职直至开除的行政处分。

滥用职权吸收销毁会计凭证罪的构成要件:

隐匿或者故意销毁依法应当保存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情节严重的为隐匿、故意销毁会计资料罪。涉嫌下列情形者可视为情节严重:

  1. 隐匿、销毁依法应当保存的上述会计资料涉及的金额或者损害投资者、债权人和国家利益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的;
  2. 逃避依法查处而隐匿、故意销毁依法应当保存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或者拒不交出会计资料的;
  3. 隐匿、故意销毁行为导致上述会计资料丧失使用价值,致使无法查阅或者查而不明,虚实难辨的;
  4. 采取纵火焚毁、诬陷嫁祸等恶劣手段实施隐匿、销毁上述会计资料行为的;
  5. 虽经行政处罚但仍屡教不改、屡罚屡犯的,等等。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对应收账款在设定质押后的处理方式

    应收账款在设定质押后的处理方式,包括转让问题、清收与使用问题以及管理问题。在转让问题上,应收账款在质押后一般不得转让,出质人如欲转让需经质权人同意。在清收与使用问题上,应收账款的债务人支付的款项应优先用于清偿所担保的债权。在管理问题上,出质人应履行对

  • 渎职罪的定义和要素

    渎职罪的定义、主体要素、客体要素、主观要素和客观要素。渎职罪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等妨害国家机关正常活动的行为。犯罪主体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包括从事公务的人员。渎职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主观方面大多数出于故意,少数出于过失。

  • 个人制造假账的法律处罚

    个人制造假账的法律处罚。对于情节不严重且不构成犯罪的情况,个人将受到《会计法》规定的罚款和行政处分。对于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情况,个人可能面临刑事处罚,如有期徒刑和罚金,具体处罚程度取决于逃税数额和所占应纳税额的比例。文章还强调了伪造会计凭证的法律处罚

  •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令第62号公布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发布的新规定,旨在规范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理消费者投诉的程序,保护消费者权益。规定包括管辖范围、处理程序、投诉形式、调解方式等,并强调工作人员不得滥用职权。同时废止了之前的两个相关办法。

  • 被告重作具体行政行为的判决情形
  • 债权凭证制度的法律属性不明确,限制了其社会功能的发挥
  • 食品监管渎职罪怎样量刑处罚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