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第二十六条的规定,对于暂予监外执行的社区矫正人员,需要进行审查,并根据审查情况来决定是否收监执行。以下情形之一出现时,可以收监执行:
如果发现社区矫正人员不符合暂予监外执行的条件。
如果社区矫正人员未经司法行政机关批准擅自离开居住的市、县(旗),并经过警告后仍拒不改正,或者拒不报告行踪,脱离监管。
如果社区矫正人员因违反监督管理规定而受到治安管理处罚,但仍不改正。
如果社区矫正人员受到司法行政机关两次警告后仍不改正。
如果社区矫正人员在保外就医期间不按规定提交病情复查情况,并经过警告后仍拒不改正。
如果社区矫正人员暂予监外执行的情形消失后,但刑期尚未满。
如果保证人丧失保证条件或因不履行义务而被取消保证人资格,并且不能在规定期限内提出新的保证人。
如果社区矫正人员违反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监督管理规定,且情节严重。
以下情形适用暂予监外执行:
如果罪犯患有严重疾病需要保外就医。
如果罪犯怀孕或正在哺乳自己的婴儿。哺乳期限按婴儿出生后1年计算。
如果罪犯生活不能自理,但适用暂予监外执行不会危害社会。
对于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罪犯,如果符合前述第二项规定情形,可以暂予监外执行。对于可能具有社会危险性的罪犯或自伤自残的罪犯,不得保外就医。对于确实患有严重疾病需要保外就医的罪犯,应当由省级人民政府指定的医院诊断并开具证明文件。
如果暂予监外执行的情形消失后,罪犯刑期尚未满,应当及时收监。如果人民法院在作出判决、裁定的同时决定对罪犯暂予监外执行,负责执行的司法局应当通知人民法院将该罪犯依法交付执行。如果罪犯是在执行过程中被决定暂予监外执行的,负责执行的司法局应当通知监狱等执行机关收监。如果在暂予监外执行期间,罪犯刑期届满,原关押监狱等执行机关应当办理释放手续。如果罪犯在暂予监外执行期间死亡,负责执行的司法局应当及时通知原关押监狱或其他执行机关。
暂予监外执行的疾病范围,包括严重传染病、反复发作的无法服刑的精神疾病、严重器质性心血管疾病、严重呼吸系统疾病、严重消化系统疾病以及各种急、慢性肾脏疾病引起的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等。文章详细列举了各类疾病的范围及具体情况。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社区矫正决定机关判处管制、宣告缓刑、裁定假释、决定或者批准暂予监外执行时应当确定社区矫正执行地。社区矫正对象在多个地方居住的,可以确定经常居住地为执行地。(三)公益劳动方面劳动是我国赋予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劳动是改造人的基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人民检察院收到监狱、看守所等机关抄送的暂予监外执行书面意见副本后,应当逐案进行审查。对于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实行社区矫正,基层组织或者罪犯的原所在单位协助进行监督,执行机关应当对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严格管理监督。暂予监外执行的情
第二百四十九条第一审人民法院判决被告人无罪、免除刑事处罚的,如果被告人在押,在宣判后应当立即释放。第二百五十八条对被判处管制、宣告缓刑、假释或者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依法实行社区矫正,由社区矫正机构负责执行。第四百三十六条对被判处管制、宣告缓刑的罪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