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客体要件:本罪所侵害的客体是司法机关正常的刑事诉讼活动。犯罪对象是各种依照刑法规定构成犯罪的人。
2. 客观要件:本罪客观方面表现为实施窝藏或包庇犯罪人的行为。窝藏是指为犯罪的人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的行为。这种行为的特点是使司法机关不能或难以发现犯罪的人。因此,除了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外,还包括向犯罪的人通报侦查或追捕的动态、向犯罪的人提供化装用具等,都属于帮助其逃匿的行为。包庇则是指向司法机关提供虚假证明以掩盖犯罪人的行为。在司法机关追捕的过程中,行为人出于某种特殊原因为了使犯罪人逃匿,而自己冒充犯罪人向司法机关投案或实施其他使司法机关误认为自己为原犯罪人的行为,也应认定为包庇罪。窝藏、包庇的犯罪人既包括犯罪后潜逃未归案的犯罪人,也包括被司法机关羁押而脱逃的未决犯与已决犯。
3. 主体要件:主体是已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4. 主观要件:本罪主观上必须出于故意,即明知某人为犯罪人而实施窝藏、包庇行为。明知是指认识到自己窝藏、包庇的是犯罪人。在开始实施窝藏、包庇行为时明知是犯罪人的,当然构成本罪;在开始实施窝藏、包庇行为时不明知是犯罪人,但在之后发现对方是犯罪人后仍然继续实施窝藏、包庇行为的,也构成本罪。
取保候审的法律规定和适用条件。取保候审是司法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的一种刑事强制措施,目的是防止其逃避侦查、起诉和审判,并确保其按时到案。适用条件包括可能判处较轻刑罚、不会产生社会危险性、患有严重疾病等情形。被取保候审者需遵守相关规定,否则将面
中国刑事拘留期间亲属探访的法律规定。被刑事拘留的嫌疑人的亲属一般不能探视,但可以通过委托律师进行会见。律师会见需持有相关证件,且遵循特定规定。对于特定类型的犯罪案件,律师会见需经侦查机关许可。律师有权了解案件情况并提供法律咨询。被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
监视居住期间的刑事拘留规定。被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违反规定且情节严重时可被拘留。被监视居住的人需遵守多项规定,如不得擅自离开住所、限制通信会客等,并需及时到案、不干扰证人作证等。若违反规定情节严重,可被逮捕拘留。
警察抓捕嫌犯后的羁押措施,主要介绍了看守所与拘留所的区别。两者在羁押地点、法律依据、性质和羁押对象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看守所主要羁押被逮捕和刑事拘留的犯罪嫌疑人,具有刑事羁押机关的性质,其监管活动受人民检察院的法律监督;而拘留所则主要用于行政拘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