逮捕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根据法律规定,为了防止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实施妨碍刑事诉讼的行为,逃避侦查、起诉、审判或者对社会造成危险,而依法暂时剥夺其人身自由的一种强制措施。
逮捕是刑事诉讼中最严厉的强制措施之一。逮捕不仅剥夺了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人身自由,而且在逮捕后除非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符合变更强制措施条件,否则被逮捕人将被羁押至人民法院判决生效为止。
正确、及时地使用逮捕措施,对打击犯罪、维护社会秩序起着重要作用。逮捕措施有效地防止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串供、毁灭或伪造证据、自杀、逃跑或继续犯罪。此外,逮捕有助于全面收集证据、查明案情、证实犯罪,保证侦查、起诉、审判活动的顺利进行。因此,逮捕是打击犯罪的重要手段。
然而,如果逮捕措施过度适用或滥用,就会伤害无辜人士,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和民主权利,破坏社会主义法制的尊严和权威,损害公安司法机关的威信。因此,必须坚持“少捕”和“慎捕”的刑事政策,切实做到不冤枉无辜,也不纵容罪犯。不能随意逮捕,既不能对不该逮捕的人进行逮捕,也不能以逮捕代替侦查。对于无罪而被错误逮捕的人,应根据国家赔偿法的规定进行赔偿。
犯罪嫌疑人送检前是否一定会被捕的问题。案件移送检察院并不表示犯罪嫌疑人必定被逮捕,逮捕与审查起诉无必然联系。公安机关侦查终结后,将案件移送检察院审查起诉,若有逮捕需求,需提交逮捕申请并经过检察院审批。检察院审查逮捕时,可讯问犯罪嫌疑人及询问证人,辩护
刑事诉讼中的法律主体,包括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的角色与职责。公安机关作为侦查机关,拥有立案权、侦查权和执行权等。人民检察院作为法律监督机关,拥有侦查权、批捕权、决定逮捕权、公诉权和诉讼监督权。人民法院则是审判机关,独立行使审判权,通过二审程
公检法机关在刑事案件中的分工和职责。公安机关负责侦查、拘留、执行逮捕和预审工作;检察机关负责监督和指导刑事案件,保护国家利益和公民权益;人民法院则负责审理刑事案件。三者分工明确,互相监督制约,确保刑事诉讼的公正、公平和合法。
普通程序轻伤案件的办理时间及其相关程序和法律知识。涉及立案程序的接受和审查,警察办案的构成故意伤害罪、刑事拘留、逮捕审查、侦查羁押期限和侦查终结等环节,以及自诉制度等其他相关法律知识。根据具体情况和法律规定进行,办理时间没有固定规定,需根据案件实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