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证据的侦查扣押是指侦查人员在勘查、搜查的过程中,根据法律规定对能够证明犯罪嫌疑人有罪或者无罪的物品和文件进行提取、留置、封存的一种侦查措施。其目的在于提取和保全证据,以确保案情的准确认定。刑事证据的侦查扣押是一种强制性的证据收集行为,通常是在证据持有人拒绝交出相关证据的情况下进行。在司法实践中,需要注意刑事证据的侦查扣押与搜查和刑事证据侦查调取的区别与联系。
扣押与搜查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首先,它们都属于强制性的侦查措施。搜查是指侦查人员根据案件需要对相关场所、物品和人身进行搜索、检查的侦查行为,而扣押是指侦查机关在搜查过程中发现与案件有关的物品(包括物证、书证、视听资料)依法留置和控制的侦查行为。其次,扣押通常发生在搜查的过程中,可以说扣押是搜查的目的。
扣押与调取在主要方面存在区别。调取是指侦查机关已经了解到某个单位或个人持有与案件相关的物证、书证、视听资料,并通过签发调取证据通知书要求其协助侦查机关主动交出证据的行为。而扣押则不具备这种特点,大多数情况下是在勘查、搜查中侦查人员根据法律规定取得的。然而,当持有人拒绝交出应当扣押的物品或文件时,侦查机关可以采取强制措施进行扣押。因此,扣押的强制性比调取更为明显。
询问是指执法机关或律师要求当事人、证人或鉴定人陈述自己了解的案情的行为。询问是一种常用的证据收集措施和方法,几乎在任何案件中都经常使用。
讯问是指执法机关要求违法行为人、犯罪嫌疑人或刑事被告人如实交代案情的方法。讯问的对象限于行政处罚案件中的违法行为人和刑事案件中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讯问的主体限于执法机关,不包括律师。
辨认是要求被害人或证人在若干类似的物品、场所或人中,挑选出自己曾经所见所闻的部分的行为。辨认的主体可以是案件中的被害人和证人,辨认的对象可以是案件中的犯罪嫌疑人或与案件有关的人,也可以是与案件有关的物品或场所。
勘验是指执法人员亲临现场,发现和提取证据的专门活动。勘验的主体限于执法机关,律师无权进行勘验。从收集证据的角度来看,勘验一方面是发现和提取各种物证的重要途径,另一方面勘验笔录本身也是证据的一种形式。
检查是指执法机关依法对与案件有关的人身进行检验的专门活动。检查的对象是活人的身体,也称为人身检查。人身检查笔录是其主要的证据形式。
搜查是指执法机关依职权对与案件有关的场所、人身或车船等物体进行强制性的寻查、寻找和提取证据材料的专门活动。搜查的对象可以是场所、人身或物体。搜查是发现和提取各种物证、书证的重要途径,搜查笔录本身也是证据的一种形式。
讯问时间的限制及相关规定。在传唤和拘传的情况下,时间不得超过12小时,案情重大复杂可延长至24小时。对已被拘留或逮捕的犯罪嫌疑人,应在24小时内讯问。讯问时需由至少两名侦查人员进行,地点应在看守所内或在指定地点,并需出示证明文件。讯问过程中需制作笔录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辩护制度。其中,被告人有权委托辩护人以维护自身权益,包括律师、人民团体推荐的人员等,但特定情况下如被执行刑罚等人员不得担任辩护人。侦查机关、检察院和法院应在特定时间点告知被告人有权委托辩护人。若被告人因经济困难等原因无法委托,可申
刑事诉讼中的合法性原则、必要性原则、相当性原则和变更性原则。介绍了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拘留和逮捕等强制措施的种类和适用情境。这些原则是刑事诉讼中确保公正和合法性的重要基础,而强制措施的合理运用则是实现司法公正的关键。
关于故意伤害罪嫌疑人取保候审一年后的处理方式。我国法律规定,取保候审期限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期间侦查、起诉和审理工作不能中断。对于到期的情况,应解除取保候审并通知相关人员和单位。办理取保候审的程序包括申请、决定和执行三个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