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保险合同履行过程中,当双方当事人就保险责任归属和赔偿金额发生争议时,应采用适当的方式进行公平合理的处理。根据惯例,保险业务中的争议可以通过协商和解、仲裁和司法诉讼三种方式来解决。
当争议发生后,双方当事人应以实事求是和诚意的态度进行磋商,以达成双方都能接受的和解协议。协商和解一般有两种方法:自行和解和第三者主持和解。自行和解是指双方当事人直接进行交涉,没有第三者介入;第三者主持和解是指由双方当事人以外的第三者调停,促使双方达成和解协议。
仲裁是指合同双方当事人在争议发生之前或之后达成书面协议,愿意将争议交由双方都同意的第三方进行裁决。仲裁员以裁判者的身份对双方争议作出裁决,而不是以调解员的身份。目前,我国对经济合同争议采用二级仲裁制度,如果当事人对裁决结果不服,可以在接到二级仲裁决定书之日起15天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由法院作出审判判决。仲裁组织作为民间机构,以第三者或中间人的身份对双方当事人之间的纠纷作出公断,因此没有采取强制措施的权利。对于仲裁裁决的强制执行权,属于人民法院。如果保险人拒不履行仲裁裁决,可以向保险人所在地的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诉讼解决保险纠纷是指人民法院依法定诉讼程序对保险纠纷进行审查,根据查明的事实和责任作出判决或裁定。诉讼解决保险纠纷是人民法院的司法活动,其作出的法律裁判具有国家强制力,当事人必须予以执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四十三条规定,如果投保人故意造成被保险人死亡、伤残或疾病,保险人不承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投保人已交足二年以上保险费的情况下,保险人应按照合同约定向其他权利人退还保险单的现金价值。
如果受益人故意造成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或故意未遂杀害被保险人,该受益人将失去受益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四十四条规定,以被保险人死亡为给付保险金条件的合同,在合同成立或合同效力恢复之日起两年内,如果被保险人自杀,保险人不承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但被保险人自杀时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除外。保险人依照上述规定不承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时,应按照合同约定退还保险单的现金价值。
保险合同变更的相关法律规定。在保险合同有效期内,可进行必要的变更,分为保险合同主体的变更和保险合同其他记载事项的变更。变更保险合同应当采用法定形式,经过法律程序实施,可采用批注或附贴批单、书面协议等方式进行。
保险合同的概念、性质和特点,包括保险合同的双务性质、射幸性质、标准附合性质和要式性质等法律特征。保险合同是投保人与保险人之间设立、变更或终止保险法律关系的民事法律行为,具有经济交换和法律关系的双重属性。文章还对保险合同的形式和订立方式进行了介绍。
保险公司的定义、分类及其相关法规。保险公司是为公众提供风险保障的经济组织,分为人寿和财产两类。保险公司需经中国保险监督管理机构批准设立,并遵守股权持有限制。保险条款和费率需报备并遵守规定,中国保监会有权颁布范本和规范业务行为。保险公司对同一险种应执行
工伤认定申请表应当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以及职工伤害程度等基本情况。工伤认定申请人提供材料不完整的,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当一次性书面告知工伤认定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材料。申请工伤认定是处理工伤事故的前提,认定属于工伤后,接下来就是做工伤伤残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