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期羁押是指在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采取强制羁押措施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超过法定期限的情况。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拘留羁押期限在公安机关最长37天,被捕最长羁押期限为7个月,两者合并最长羁押期限为8个月零7天。
超期羁押的判断根据不同阶段进行。在拘留期间,若羁押超过37天但未被检察机关批捕,则属于超期羁押。若检察机关批捕后,在拘留期限37天的基础上超过8个月零7天但未起诉,则也构成超期羁押。如果检察院起诉到法院后,超过两个半月法定办案期限仍未结案,则也属于超期羁押。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第75条的规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或委托的律师和其他辩护人,有权要求解除超期羁押。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公安机关对于超期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予以释放、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或依法变更强制措施。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侦查羁押期限是从逮捕开始计算的,一般为自逮捕后2个月。然而,针对特殊刑事案件的需要,刑事诉讼法对侦查羁押期限作了灵活的规定:
1. 案情复杂、期限届满不能终结的案件,可以经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批准延长1个月。
2. 特别重大复杂的案件,在较长时间内不宜交付审判的情况下,由最高人民检察院报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延期审理。
3. 某些特殊案件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检察院批准或决定,可以延长2个月,最长侦查羁押期限可达到5个月,包括交通不便的边远地区的重大复杂案件、重大的犯罪集团案件、流窜作案的重大复杂案件以及犯罪涉及面广、取证困难的重大复杂案件。
4. 对于可能判处10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嫌疑人,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检察院批准或决定,可以再延长2个月,最长侦查羁押期限可达到7个月。
如果您遭遇超期羁押的情况,根据以上法律规定,您有权行使相关权利,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犯罪嫌疑人羁押必要性审查的内容,包括社会危害性审查、人身危险性审查以及诉讼可控性审查等三个方面。同时,还强调了检察环节羁押必要性审查中公诉部门的两个重点关注方面:新的证据变化和羁押公正性审查。摘要介绍了审查的具体内容和重点,以吸引读者的兴趣。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七十九条的规定,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
如果被超期羁押,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羁押期届满,案件尚未办结的,可以申请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腰酸因涉嫌犯罪被刑事立案,经过很久仍然被羁押的话,可以向公检法申请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在现实中,一般会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比较少。如果有案件属于超期羁押,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省级人民检察院收到最高人民检察院交办的外国刑事司法协助请求后,应当依法执行,或者交由下级人民检察院执行。负责执行的人民检察院收到刑事司法协助请求书和所附材料后,应当立即安排执行,并将执行结果及有关材料报经省级人民检察院审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