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被告被羁押如何启动诉讼程序?
时间:2024-04-30 浏览:36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民事被告被羁押如何启动诉讼程序?
一、被告被羁押情况下的民事诉讼程序
近年来,人民法院审理的民事案件中,有部分民事诉讼被告系羁押在看守所的刑事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民事审判庭法官在审理此类案件时,看守所一般以“先刑后民”为由,不让法院提人开庭,由于无法协调,无法开庭审理,导致一些民事案件中止审理,影响法院的审判效率。在被告被羁押的情况下,民事诉讼仍然可以顺利进行。根据我国现行法律,公民涉嫌犯罪羁押并不会剥夺原告行使诉权的权利。只要满足民事诉讼法第108条的受理条件,公民就可以行使诉讼权利。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八条明确规定了当事人的平等诉讼权利,法院应当保障和便利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不应因被告人被羁押而剥夺公民维护合法权益的权利。在立案受理后,法院应该查明以下事实,并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处理:1. 如果刑事案件对民事案件有影响,应等待刑事案件裁判后再审理民事案件。2. 如果是由刑事案件引起的民事案件,符合条件的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被告因涉嫌犯罪被羁押的情况下,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36条第(6)款的规定,法院可以裁定中止本案诉令,以便更好地查清案件事实,保护原、被告双方的合法权益。3. 如果刑事案件对民事案件没有影响,可以直接审理民事案件,不需要等待刑事案件的裁判。
二、开庭审理和缺席审理的问题
人民法院可以到看守所、监狱等羁押场所内开庭审理案件,这体现了法院审判工作的便民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十三条的规定,对被监禁的人提起的民事诉讼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因此,人民法院有权受理对被监禁的人提起的民事诉讼,并可以到看守所或监狱开庭。当然,如果被告委托了代理人出庭,也可以不需要到监狱开庭。此外,被告由于被羁押不能出庭的情况,并不属于《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三十条明确规定的“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被告无法出庭主要是客观原因,而不是主观不愿意出庭。法院可以将被告从羁押场所提到法院开庭,也可以在被告被羁押的场所开庭。无论是犯罪嫌疑人还是被判处刑罚的罪犯,其民事权利和诉讼权利与其他人平等。因此,法院不应进行缺席审理,也不能作出缺席判决。通过以上解释,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被告被羁押并不会阻止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法院可以到羁押场所开庭审理案件,被告无法出庭也不会导致缺席审理的情况发生。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合法性原则
刑事诉讼中的合法性原则、必要性原则、相当性原则和变更性原则。介绍了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拘留和逮捕等强制措施的种类和适用情境。这些原则是刑事诉讼中确保公正和合法性的重要基础,而强制措施的合理运用则是实现司法公正的关键。
-
如何解决超期羁押和久押不决问题
如何解决超期羁押和久押不决问题。首先强调了对超期羁押问题的认识,需要转变思想观念并加强制度建设来规范执法行为。接着提出了加强监督制约机制和各单位间的协调配合,以确保有效执行法律。最后强调了公、检、法部门在刑事诉讼活动中的分工配合,推进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
法院刑事自诉多久结案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规定,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第一审刑事公诉案件、被告人被羁押的第一审刑事自诉案件和第二审刑事公诉、刑事自诉案件的审理期限为一个月,最晚不得超过一个半月。附带民事诉讼案件的审理期限可以延长两个月,需要经过本院院长批准。如果符合刑事诉讼法第
-
证人与被害人适用传唤吗
拘传到对象是未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传唤适用于所有当事人,包括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诉人、被害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和被告人。所以证人不适用传唤,证人是其他诉讼参与人。第一百八十七条人民法院决定开庭审判后,应当确定合议庭的组成人员,将人民检察
-
一方被羁押如何起诉离婚
-
刑事诉讼审理流程需要多长时间
-
羁押期限和审理期限的区别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