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证据的审查判断是司法人员在对已收集到的各种证据材料进行分析研究的过程,以确定证据的真实性和证明力大小,并最终对案件事实做出合理结论的活动。这一过程对于确保案件结果的客观真实性、降低司法成本以及保证司法公正具有重要意义。
审查判断主要有两个任务:一是审查证据的真实可靠性,二是审查案件所有证据组成的证明体系是否足以充分确实地证明案件的基本事实。
刑事证据的审查判断一般分为三个步骤:
单独判断是对案件的每个证据逐一进行审查,初步判断其真实性和证明力大小。在这一步骤中,虚假和毫无证明价值的证据会被筛除,而可能对案件结果产生影响的证据会被汇总,为证据链条的形成奠定基础。
比对审查是将具有可比性的证据材料进行比较和对照,寻找共同之处或差异,并据此判断证据材料的可靠性。这一步骤通过审查每个证据与其他证据之间的联系和一致性,进一步排除虚假证据,确定证据的客观性和关联性。
综合审查是对案件中所有证据材料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判断它们是否相互印证、协调一致,是否存在矛盾,并确定是否能够形成完整的证据链条来证明案件真实情况。在综合审查中,应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将所有证据材料所证明的事实结合在一起进行评判,最终推断出唯一的结论。
刑事证据的审查判断是确保案件结果客观真实的重要环节。通过审查判断,可以鉴别证据的真伪,去伪存真,再现案件事实,从而保证最终定案的证据具有客观真实性。同时,审查判断还可以确定证据的相关性及其证明力的大小,排除无关的证据,充分发挥与案件有关的证据的证明作用,降低司法成本,确保司法公正。
技术侦查措施的适用范围,其主要包括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等严重危害社会的案件,以及重大的贪污、贿赂犯罪和利用职权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犯罪案件。技术侦查措施包括电子侦听、电话监听等秘密的专门技术手段,其主体、适用范围、程序与期限等已在相关法律中明
刑事案发后与嫌疑人的录音在法中的地位和作用。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录音能否作为证据需考虑其与案件的关联性、取证的合法性等因素。若录音合法、关联性强且真实充分,可作为证据;若存在非法手段或关联不强,则可能被排除。
轻微伤证据不足的处理方式。法院遵循“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若证据不足,将驳回起诉。人民检察院在特定情况下可对轻微伤案件作出不起诉决定,并解除相关财产限制。对于需要给予被不起诉人行政处罚等,人民检察院会提出意见并移送相关机关处理。
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一般法院要求在开庭前五日前提交证据,辩护人也可以在开庭时向法庭提交证据。辩护律师可以在会见和通信中了解案件情况,提供法律咨询,并在案件移送审查起诉后向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核实证据。在审判过程中,人民法院应在开庭十日前将起诉书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