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刑事诉讼中的证据开示制度包括检察官向被告人的开示义务和辩护方向检察官的开示义务。检察官的证据开示义务包括预先提供信息的义务和开示的义务。预先提供信息的义务要求检察官在法庭上使用的全部证据作为指控依据之前,告知辩护方将要使用的证据。开示的义务要求检察官向辩护方开示不准备在庭审过程中使用的任何相关材料。
美国的证据开示制度通常发生在预审阶段和庭前动议提出阶段。预审的目的是审查检察官提起的重罪指控,确定是否存在合理的理由,防止轻率交付审判。在预审过程中,检察官必须将准备在法庭上使用的证据提交给法庭和辩方,以便被告人和辩护人了解控方的全部证据。庭前动议提出阶段的证据开示则更为重要,因为在这个阶段,辩方可以要求控方开示证据。
德国刑事程序融合了纠问式和弹劾式两种诉讼模式。在审前调查程序中,以纠问式模式为主,而在审判程序中,将控辩双方作为平等的两边来对待。德国主审判程序是必须进行的,法庭实行直接言词和公开审判原则。德国法努力实现控辩双方的武器平等原则,辩方可以阅览控方的全部卷宗,充分运用证据突袭的策略为自己辩护,并且要求调查证据的权利得到保障。
意大利现行的刑事诉讼法典是混合式审判制度,保留了大陆法系传统做法,并吸收了英美对抗式要素。意大利的证据开示制度包括两方面的机制:一是在预审程序之前允许辩护方对检察官的书面卷宗进行全面查阅;二是在预审结束后和法庭审判开始前,允许辩护方查阅卷宗材料。意大利的庭前证据开示确保了控辩双方的知情权,明确争议焦点,防止不经济和低效率的诉讼。
日本刑事诉讼中的证据开示制度要求控辩双方相互作证据开示责任。控诉方在公诉时只提交起诉书,避免法官审前的预断和偏见。根据法律规定,控辩双方在请求调查证据或询问证人时,应提供对方知悉的机会。然而,这种证据开示范围仅限于控辩双方在法庭上使用的证据,对未确定是否请求调查的证据没有提供阅览机会的义务。日本的庭前证据开示确保了辩护方的辩护权,防止非法证据进入庭审。
国外的司法实践证明,庭前证据开示能够保证控辩双方的知情权,提高庭审中的平等对抗能力,排除非法证据进入庭审,防止不应当或不正确的影响,有利于明确争议焦点,防止不经济和低效率的诉讼。
公安机关在办理刑事案件过程中处理尸检报告的方式。规定中明确了公安机关可以进行尸体解剖以确定死因,并通知家属到场或记录无法通知的情况。对于查明死因且无需继续保存尸体的,公安机关通知家属领回或经批准及时处理。对于没有异议的尸检报告,公安机关认为无需保留尸
刑事证据的分类与审查。首先根据来源将刑事证据分为原始证据和传来证据;其次根据证明作用分为有罪证据和无罪证据;接着根据表现形式分为言词证据和实物证据;最后根据与案件主要事实的证明关系分为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此外,还详细介绍了对间接证据的审查判断,包括物
瑕疵证据与非法证据的界限。非法证据指侵犯公民权利,违反法定程序,影响证据可采性的证据。瑕疵证据是在取证过程中存在轻微违规但可进行补正或合理解释的证据。两者判断标准包括侵犯公民权利的程度、违反法定程序的性质和程度,以及证据可采性的影响。文章还讨论了关于
刑事案件二次侦查过程中缺乏新证据的处理方式,包括根据刑事诉讼法规定进行撤诉、补充侦查的相关程序和规定,以及刑事证据的分类。在二次侦查中,如果证据不足,人民检察院可以作出不起诉的决定。补充侦查是在原有侦查基础上的进一步调查和补充证据的活动,分为不同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