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刑事诉讼中的证据开示制度包括检察官向被告人的开示义务和辩护方向检察官的开示义务。检察官的证据开示义务包括预先提供信息的义务和开示的义务。预先提供信息的义务要求检察官在法庭上使用的全部证据作为指控依据之前,告知辩护方将要使用的证据。开示的义务要求检察官向辩护方开示不准备在庭审过程中使用的任何相关材料。
美国的证据开示制度通常发生在预审阶段和庭前动议提出阶段。预审的目的是审查检察官提起的重罪指控,确定是否存在合理的理由,防止轻率交付审判。在预审过程中,检察官必须将准备在法庭上使用的证据提交给法庭和辩方,以便被告人和辩护人了解控方的全部证据。庭前动议提出阶段的证据开示则更为重要,因为在这个阶段,辩方可以要求控方开示证据。
德国刑事程序融合了纠问式和弹劾式两种诉讼模式。在审前调查程序中,以纠问式模式为主,而在审判程序中,将控辩双方作为平等的两边来对待。德国主审判程序是必须进行的,法庭实行直接言词和公开审判原则。德国法努力实现控辩双方的武器平等原则,辩方可以阅览控方的全部卷宗,充分运用证据突袭的策略为自己辩护,并且要求调查证据的权利得到保障。
意大利现行的刑事诉讼法典是混合式审判制度,保留了大陆法系传统做法,并吸收了英美对抗式要素。意大利的证据开示制度包括两方面的机制:一是在预审程序之前允许辩护方对检察官的书面卷宗进行全面查阅;二是在预审结束后和法庭审判开始前,允许辩护方查阅卷宗材料。意大利的庭前证据开示确保了控辩双方的知情权,明确争议焦点,防止不经济和低效率的诉讼。
日本刑事诉讼中的证据开示制度要求控辩双方相互作证据开示责任。控诉方在公诉时只提交起诉书,避免法官审前的预断和偏见。根据法律规定,控辩双方在请求调查证据或询问证人时,应提供对方知悉的机会。然而,这种证据开示范围仅限于控辩双方在法庭上使用的证据,对未确定是否请求调查的证据没有提供阅览机会的义务。日本的庭前证据开示确保了辩护方的辩护权,防止非法证据进入庭审。
国外的司法实践证明,庭前证据开示能够保证控辩双方的知情权,提高庭审中的平等对抗能力,排除非法证据进入庭审,防止不应当或不正确的影响,有利于明确争议焦点,防止不经济和低效率的诉讼。
犯罪嫌疑人供述排除的情形。根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对于采取暴力、威胁、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等非法手段获取的犯罪嫌疑人供述应当予以排除。同时,强调依法调查和收集证据的重要性,非法手段收集的证据无效,被处罚人可以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
手机关机卡在里面时,警方是否能够对手机号进行定位的问题。文章介绍了手机定位的方式,包括GPS定位、WIFI定位和基站定位。同时,根据公安局手机定位的法律规定,警方在特定情况下可以采取技术侦查措施对手机进行定位。即使手机关机,仍有可能通过基站定位等方式
刑事证据的分类与审查。首先根据来源将刑事证据分为原始证据和传来证据;其次根据证明作用分为有罪证据和无罪证据;接着根据表现形式分为言词证据和实物证据;最后根据与案件主要事实的证明关系分为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此外,还详细介绍了对间接证据的审查判断,包括物
公安局行政处罚的相关问题。公安机关保存的行政处罚记录和档案不会消除,这些记录对当事人今后的生活影响不大,只有在违法犯罪时司法机关才会调取。此外,根据《行政处罚法》的规定,对于违法行为在两年内未被发现的情况下,不再给予行政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