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定人在鉴定争议中有义务出庭作证,回答相关问题,并详细说明鉴定的过程和依据。这是鉴定人保证鉴定意见真实性、合法性和证明力的重要方式。然而,原民事诉讼法对鉴定人出庭作证规定过于原则,导致司法审判中鉴定人出庭作证的比例普遍较低。
为了解决鉴定人出庭作证的问题,2012年民事诉讼法专门规定了鉴定人应当出庭作证的情形以及不出庭的后果。根据新法的规定,鉴定人出庭作证主要有两种情况。
当鉴定人提出书面鉴定意见后,法院应当将鉴定意见发送给双方当事人。如果双方当事人对鉴定意见表示没有异议,可以在开庭时不再对鉴定意见进行质证,直接认可鉴定意见的证明力。但是,如果双方当事人或一方当事人对鉴定意见提出异议,则需要在开庭时对鉴定意见进行质证。这时,鉴定人应当出庭接受当事人的质询和提问,回答有争议的问题。
如果没有上述两种情形,鉴定人可以不出庭作证。
对于应当出庭作证的情形,如果经法院通知,鉴定人拒不出庭作证,鉴定意见将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此外,支付鉴定费用的当事人可以要求返还鉴定费用。这是因为鉴定意见具有可更换性或替代性,如果鉴定人不出庭,法院可以另行委托其他鉴定人进行鉴定。因此,不能为鉴定人设定特殊原因使其拒绝出庭作证合法化。无论出于何种原因,只要鉴定人应当出庭而不出庭作证,就应当及时更换鉴定人,重新作出鉴定意见。
公安机关在办理刑事案件过程中处理尸检报告的方式。规定中明确了公安机关可以进行尸体解剖以确定死因,并通知家属到场或记录无法通知的情况。对于查明死因且无需继续保存尸体的,公安机关通知家属领回或经批准及时处理。对于没有异议的尸检报告,公安机关认为无需保留尸
瑕疵证据与非法证据的界限。非法证据指侵犯公民权利,违反法定程序,影响证据可采性的证据。瑕疵证据是在取证过程中存在轻微违规但可进行补正或合理解释的证据。两者判断标准包括侵犯公民权利的程度、违反法定程序的性质和程度,以及证据可采性的影响。文章还讨论了关于
如果犯罪嫌疑人、被害人对刑事鉴定意见有异议的,可以提出申请补充鉴定或重新鉴定。审判阶段,公诉人、当事人或者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对鉴定意见有异议,人民法院认为鉴定人有必要出庭的,鉴定人应当出庭作证。侦查机关应当将用作证据的鉴定意见告知犯罪嫌疑人、被害人。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及层级性。而医疗过错司法鉴定不受地域范围的限制,各鉴定机构之间也没有隶属关系。而医疗过错司法鉴定实行鉴定人负责制,司法鉴定应当由司法鉴定人签名或者盖章;司法鉴定人经人民法院依法通知,应当出庭作证,回答与鉴定事项有关的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