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证据的合法性进行审查时,应严格按照法律和相关司法解释进行。以下是在审查证据合法性时需要特别注意的几个方面:
在审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时,应注意是否存在刑讯逼供的现象,以及讯问程序是否合法。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翻供的情况时有发生,他们可能声称先前的供述是被指供、诱供或刑讯逼供所致。对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主张刑讯逼供的情况,应首先由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负举证责任。虽然这种举证责任不必达到控方的证明要求,但要求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供相应的证据,以使法官对是否存在刑讯逼供产生怀疑,然后将举证责任转移到控诉方。为了防止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翻供,检察机关在办案时可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进行录音或摄像,并让其亲笔书写供述。
在审查书证时,要注意审查书证收集的主体是否合法。例如,纪检监察部门的谈话材料不能直接作为证据使用,而必须转化为合法的证据。
在审查鉴定结论时,应注意鉴定结论上是否是个人签名、盖章,还是以集体名义签名、盖章。还应审查鉴定人的结论是否只是对案件中的专门性问题作出结论性意见,还是同时回答了法律问题。
在审查证据关联性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被告人同种犯罪的先前行为不能作为本案定罪的根据。符合法定累犯条件的,可以作为量刑的依据。
我们不能仅凭某人的品格好坏对其供述和证言进行片面的采信和取舍,因为品格与案件事实无必然关联。
在审查证据的客观性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提供证据的人是否出于不良动机提供了假证或部分不真实的证据。
证据提供者是否因生理或认识上的原因提供了不准确的证据。
环境特点和情况是否导致证据对案件事实的反映不准确。
办案人员或其他人员工作上的原因是否导致证据出现差错。
传来证据在转述、复制、传抄中是否存在错误。
根据不同种类证据的特点,可能引发的其他不客观情况。
要确定证据的真实性,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证据进行审查:
审查证据形成的原因、过程和结果。证据形成的原因可以反映证据来源的可信程度。审查证据形成的原因是判断证据可信度的一种方法。
审查证据被发现时所处的客观环境。证据被发现时肯定处于一定的环境中,与环境有着密切关系。审查证据被发现时的客观环境是认定证据真实性的重要方法。
审查证据是否为原件。原件直接来源于案件事实,可靠性更高,证明价值也更大。复印件由于无法确定其来源和真实性,很难被采信。
审查证据提供者与案件当事人是否存在利害关系。如果证据或证人与当事人有利害关系,其提供的证据真实性会受到怀疑,缺乏说服力。
刑讯逼供的定义、构成要件及相关法规。刑讯逼供是指司法工作人员采用残酷方式折磨被讯问人,以获取供述的刑事司法审讯方法。其构成要件包括侵犯的客体为公民的人身权利和国家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侵害的对象为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根据刑法规定,犯刑讯逼供罪的将受到相
刑事案件中原始证据与直接证据的区别以及原始证据与传来证据的分类意义。原始证据直接来源于案件事实,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可信度;而直接证据能单独证明案件主要事实。两者可单独存在,并无必然联系。传来证据可作为发现原始证据的线索,并在特定条件下代替原始证据起到
故意毁坏财物罪的刑罚标准。根据不同情节和数额大小,犯罪分子将面临不同的刑罚,包括有期徒刑、拘役和罚金等。对于数额巨大或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犯罪分子,将面临更严厉的刑罚。文章还提到了福建省的具体数额标准作为参考。
被批捕后的法律程序。其中包括刑事侦查阶段、检察院审查起诉阶段和公诉与法院审理阶段。同时,也详细描述了律师在这一过程中的角色和权益,包括提供咨询和辩护服务、协助申请取保候审等。整个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并且律师的参与对保障嫌疑人的权益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