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刑事诉讼法》第43条规定,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在收集证据时必须遵守法定程序。他们应该收集能够证实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罪或无罪、犯罪情节轻重的各种证据。刑讯逼供、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的方法都是严禁的。
刑事诉讼法还具体规定了讯问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询问证人以及勘验、检查、搜查、扣押物证、书证、侦查实验等侦查取证行为的程序。这意味着在调查取证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来收集和固定证据。
根据以上规定,只有来源合法的证据才会被法律所认可。为了确保证据来源合法,我们在收集和固定证据时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的方式和步骤进行,不能为了图省事而减少环节,否则可能导致证据来源不合法,使我们辛苦收集到的证据失去证明力。
言辞证据是通过语言表述来证明犯罪的效果。因此,在收集言辞证据时,我们必须注意记录时的语言表述,确保整个记录的准确性,避免因表述不确切而引发异议。
目前,言辞证据在诉讼活动中仍占有相当大的比例。通过对贪污受贿案件诉讼过程中的退查现象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很多时候并非关键证据、主要证据的收集和固定存在问题,而是一些相关证据的收集和固定不到位。特别是在收集言辞证据时,有些记录存在缺陷,主要表现为记录不完整、表述不清晰、关键词语用词不当等,这导致了对证言的理解不同,使证言失去证明力。
言辞证据与待证事实的关联性通常比较明显。言辞证据所反映的案件情况存在于人的大脑中,通过人的陈述表达出来。虽然言辞证据不像实物证据那样可见,也不处于静止和被挖掘的状态,但人们可以主动提供他们所感知的案件情况,从而及时证明案件事实。言辞证据是陈述人对他们所感知的案件事实的复述,往往能够清楚地描述刑事案件或争议的发生原因、过程、后果等具体情节,从而更全面地证明案件事实。在司法人员和有关人员(如代理人)的引导下,陈述人还可以补充、修正他们所感知的事实,澄清疑问,进一步揭示案件的真相。
言辞证据容易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而出现失实的情况。言辞证据是客观事物在人的头脑中的映像和记忆的反映,通常需要经历感受、判断、记忆、复述等环节。在这些环节中,任何一个环节都可能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导致言辞证据虚假或失真。此外,言辞证据的提供者是否愿意如实提供证据也会对其真实性产生影响。例如,陈述人与案件的利害关系可能导致其故意提供虚假陈述。
刑讯逼供的定义、构成要件及相关法规。刑讯逼供是指司法工作人员采用残酷方式折磨被讯问人,以获取供述的刑事司法审讯方法。其构成要件包括侵犯的客体为公民的人身权利和国家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侵害的对象为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根据刑法规定,犯刑讯逼供罪的将受到相
交通事故立案的证据要求。包括赔偿诉讼中证明原被告主体资格的证据、证明具有诉讼及代理资格的证据以及证明双方当事人发生交通事故及其他证明诉讼请求的证据。涵盖了身份证明、继承证明、车辆所有人及驾驶人证明、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书、授权委托书、责任认定书、法医鉴
公证的法律效力及其作用。公证具有法定证据效力,经过公证证明的法律行为和文书,法院应将其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公证还有强制执行效力,赋予相应文书强制执行力;此外,公证还是某些法律行为成立的要件。这些作用确保了公证行为的真实性、合法性,为公证行为提供了法律
故意毁坏财物罪的刑罚标准。根据不同情节和数额大小,犯罪分子将面临不同的刑罚,包括有期徒刑、拘役和罚金等。对于数额巨大或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犯罪分子,将面临更严厉的刑罚。文章还提到了福建省的具体数额标准作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