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认定证据是否确实、充分,要考虑以下几个条件。首先,定罪量刑的事实是否都有证据证明。案件事实是已经发生的事情,而对于已经发生的事情只有通过证据才能查清。因此,案件事实必须有证据证明。需要注意的是,并不要求对案件有关的所有细节事实都有证据证明。但是,对于定罪量刑的事实,包括犯罪构成要件事实及影响刑罚裁量的事实,必须有证据证明。
其次,据以定案的证据均经过法定程序查证属实。刑事诉讼法规定:“证据必须查证属实,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因此,据以定案的证据须经过法定程序查证,包括查证证据材料是否真实、收集证据的程序是否符合法律规定。
最后,综合全案证据,对所认定的事实是否已排除合理怀疑。这是关于全案证据的综合判断标准。只有经过法定程序查证属实的证据证明的定罪量刑的事实已经排除合理怀疑了,证据才达到了“确实、充分”的程度。
刑事诉讼法的这一规定反映了立法对证明标准的认知不断科学化。由于认识论的限制,对于案件事实绝对确定的证明标准是无法达到的。即使是证明标准最为严格的刑事诉讼法也不能规定此种实际上无法实现的标准。然而,由于认定犯罪后果的严重性,要求刑事案件的证明标准必须排除合理怀疑,则无疑是妥当的,也是现实的。
《刑事诉讼法》对于刑讯逼供等非法手段收集证据的法律规制。规定对于非法手段收集的证据应当予以排除,包括供述、证言和物证等。同时,也强调了人民检察院在调查核实非法证据收集情况时的职责,包括提出纠正意见和追究刑事责任。确保司法公正,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当事人陈述在认定案件事实中的矛盾认定标准。一方面,需慎重采用当事人的陈述,不能单独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需与其他证据相互补充。另一方面,不应夸大或弱化当事人的陈述效力,法官不应仅凭当事人陈述的前后矛盾等情况直接判断案件事实真伪。同时,法官在庭审中的
剽窃图片是否构成侵犯著作权的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未经许可剽窃他人图片属于侵犯著作权的行为,侵权者需承担民事责任。文章还列举了构成侵权的其他行为,并强调了认定抄袭时需要注意与利用思想、客观事实、合理使用和巧合的区别。
我国民事诉讼中一、二审案件的合议庭审理要求。对于一审案件,如案件事实清楚、简单、标的额不大,可采用简易程序审理。二审案件必须组成合议庭审理,但在特定情况下可以不开庭审理,如上诉请求不成立、原判决认定事实清楚但适用法律错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