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定结论是直接证据
时间:2024-07-10 浏览:42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鉴定结论属于我国法定的证据种类之一,是能够在庭上提供证明的。不过大家是否知道鉴定结论属于什么证据呢?而实践中又该如何审查鉴定结论?今天,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以下内容为您答疑解惑,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鉴定结论的法律地位及审查要点
一、鉴定结论作为一种证据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42条、《刑事诉讼法》第63条和《行政诉讼法》第31条的明确规定,鉴定结论属于证据的一种。鉴定是指在诉讼过程中,运用专门知识或技能对特定专业问题进行检验和分析后所作出的科学判断。与证人证言等人证不同,鉴定人在案件中没有直接或间接感知情况,其鉴定结论是对问题的判断意见,而不是对事实情况的陈述。鉴定结论产生的依据是科学技术方法,而不是对相关情况的回忆。
二、审查鉴定结论的合法性和真实性
审查鉴定结论的合法性和真实性应包括以下方面:1. 审查鉴定机构和鉴定人员的资格合法性:对鉴定机构的合法成立、是否具备合法有效的执业许可执照以及职责权限的明确性进行审查。同时,还需审查鉴定人员的身份、资历和有效证件,确保其资格与所要鉴定的内容相适应。2. 审查鉴定结论与案件事实的一致性:要审查鉴定结论是否与案件事实明显相矛盾,是否按要求作出,避免答非所问、含糊不清或模棱两可的情况。同时,还需审查鉴定结论是否按照鉴定的程序和规则作出,是否有合法有效的规范性法规和文件为依据。还需关注鉴定人员之间是否存在分歧意见,以及鉴定结论是否注明异议内容和理由,是否有鉴定人员签名或盖章等要素。对于当事人之间存在争议的鉴定结论,更需认真审查其实质要件和形式要件。有时还需注意公安机关和检察机关对鉴定结论是否存在认识上的差别,以及这些差别对案件定罪量刑的影响。3. 审查鉴定人是否存在故意作虚假鉴定的情形:要审查鉴定人是否存在故意作虚假鉴定的情况,是否违反科学规则。同时,还需关注鉴定人与当事人以及诉讼参与人是否存在某种社会关系,以避免可能存在的利益冲突。通过以上详细介绍,我们了解到鉴定结论作为一种证据具有较强的证明力,并由专门的鉴定人员提供。对于不清楚鉴定结论的证据性质的人来说,通过阅读上述内容,应该已经解开了疑惑。如果您的情况较为复杂,本网站也提供律师在线咨询服务,欢迎您进行法律咨询。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医疗损害鉴定的范围
医疗损害鉴定的范围、主体及使用。当事人可申请鉴定医疗机构的诊疗行为、告知义务、违反诊疗规范等内容。人民法院可决定进行医疗损害鉴定,并委托相应资质的鉴定机构或医学会进行。在医疗损害民事诉讼中,鉴定结论需经质证才能作为证据使用,当事人对结果不满意可申请重
-
刑讯逼供的法律规制
《刑事诉讼法》对于刑讯逼供等非法手段收集证据的法律规制。规定对于非法手段收集的证据应当予以排除,包括供述、证言和物证等。同时,也强调了人民检察院在调查核实非法证据收集情况时的职责,包括提出纠正意见和追究刑事责任。确保司法公正,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
消费维权所需提交的证据
消费维权所需的证据种类及其提交方式。需要收集反映法律关系的证据材料,如购货发票、接受服务的票据等;还需要证明损害事实及经济损失情况的材料,如样品、标的物检验鉴定结论等。消费者必须提供相应的证据来证明自己的主张,包括存在民事法律关系的事实和民事权益受到
-
刑讯逼供行为的定义和构成要件
刑讯逼供罪的定义、构成要件和法律后果。刑讯逼供罪指司法工作人员对犯罪嫌疑人采用肉刑或变相肉刑手段强迫其作口供的行为。构成此罪必须满足主体、行为方式、目的和结果等要件。触犯刑讯逼供罪的行为人将受到法律严惩,若导致人员伤残或死亡,将从重处罚。需注意,非法
-
可以认定的事实
-
公安是否能够认定伪造证据
-
刑讯逼供罪的相关法律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