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财税法 > 会计法 > 会计核算 > 对于债权凭证制度实施的不足具体有哪些

对于债权凭证制度实施的不足具体有哪些

时间:2024-03-06 浏览:20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1969

债权凭证制度的不足之处

一、债权凭证的法律属性不明确,限制了其社会功能的发挥

根据法律规定,只有判决书、调解书、裁定书、仲裁决定书、具有强执行力的公正债权文书、非诉讼的行政决定书等形式的文书才具有执行根据的效力,而并没有明确规定债权凭证的法律属性。这种模糊性不利于债权人自由转让债权。

二、债权凭证未能根本改变人们对法院出具“法律白条”的认知

在过去,很多人认为法院对执行案件中止执行就是开具“法律白条”。虽然现在债权凭证逐渐取代了执行中止,但由于债权凭证的规定限制了其转让和抵押的可能,使其无法作为有价证券流通使用,也无法转让。这导致债权只能通过再次申请执行来实现,使其久久不能实现,与中止执行一样被视为“法律白条”。

三、债权凭证的实施增加了法院的工作量

根据民事诉讼法规定,中止执行需要满足一定条件,并由执行人员进行合议和制作中止执行裁定书。而办理债权凭证同样需要进行上述程序,同时还需要做笔录、制作终结执行裁定书和填写繁琐的债权凭证。这增加了法院的工作量。

四、穷尽执行措施缺乏明确的标准,发放债权凭证缺乏有效的监督

债权凭证的发放是在穷尽各项措施后,债权无法或部分无法实现时进行的,但对于穷尽执行措施并没有明确的标准。这使得一些法院为了提高执结率,滥用债权凭证提供了空间。

五、债权凭证制度未能达到预期效果

债权凭证的设立本意是简化再次执行程序、保护债权人权益、促使债务人履行债务、提高法院执行效率、及时解决案件、减轻中止案件的压力。然而,实际情况表明,债权凭证无论从形式上还是本质上都未能达到预期目的。债权人持有债权凭证只能证明自己享有债权,并可以多次向法院申请执行,但与中止执行相比并没有太大区别,对于实体权利的最终实现并没有太大意义。债务人无财产可供执行,债权人持有债权凭证也无法及时实现自己的权利,只能不定期等待,直到取得债务人有履行能力的相关证据,而这往往很难取得,导致债权的实现遥遥无期。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对应收账款在设定质押后的处理方式

    应收账款在设定质押后的处理方式,包括转让问题、清收与使用问题以及管理问题。在转让问题上,应收账款在质押后一般不得转让,出质人如欲转让需经质权人同意。在清收与使用问题上,应收账款的债务人支付的款项应优先用于清偿所担保的债权。在管理问题上,出质人应履行对

  • 个人制造假账的法律处罚

    个人制造假账的法律处罚。对于情节不严重且不构成犯罪的情况,个人将受到《会计法》规定的罚款和行政处分。对于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情况,个人可能面临刑事处罚,如有期徒刑和罚金,具体处罚程度取决于逃税数额和所占应纳税额的比例。文章还强调了伪造会计凭证的法律处罚

  • 债权凭证制度的积极作用有哪些

    法院系统有一系列的考核指标,结案率即是其中一项。因此,法院面临来自当事人和上级法院的双重巨大压力,使执行员陷于一些执行难度大的案件之中不能自拔,同时也严重影响了其他案件的执行。发放债权凭证结案的方式可以避免法院积案过多,使法院有限的司法资源用在可以较

  • 债权凭证制度有什么积极作用

    法院系统有一系列的考核指标,结案率即是其中一项。发放债权凭证结案的方式可以避免法院积案过多,使法院有限的司法资源用在可以较快执结的案件上,保护到更多当事人的债权,同时也使无法执结的当事人的债权债务关系暂时趋于平稳状态,减少当事人的讼累。债权凭证制度推

  • 债权凭证制度产生的积极作用有哪些
  • 债权凭证的有条件转让的相关规定是怎样的
  • 债权凭证制度都有什么积极作用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