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等相关法律规定,为了规范电子数据的收集提取和审查判断,提高刑事案件办理质量,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制定了《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收集提取和审查判断电子数据若干问题的规定》。
根据本规定,电子数据是指案件发生过程中以数字化形式存储、处理、传输的能够证明案件事实的数据。电子数据包括但不限于网页、博客、微博客、朋友圈、贴吧、网盘等网络平台发布的信息;手机短信、电子邮件、即时通信、通讯群组等网络应用服务的通信信息;用户注册信息、身份认证信息、电子交易记录、通信记录、登录日志等信息;文档、图片、音视频、数字证书、计算机程序等电子文件。
值得注意的是,本规定明确指出,以数字化形式记载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以及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等证据,不属于电子数据。然而,如果确有必要,可以参照本规定的相关规定对这些证据进行收集、提取、移送、审查。
根据本规定,侦查机关在收集、提取电子数据时应当遵守法定程序,遵循相关技术标准,全面、客观、及时地进行收集、提取。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在审查判断电子数据时应当围绕真实性、合法性、关联性进行审查。
同时,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有权依法向相关单位和个人收集、调取电子数据,相关单位和个人应当如实提供。
为保护电子数据的完整性,本规定规定了多种保护电子数据完整性的方法,如扣押、封存电子数据原始存储介质;计算电子数据完整性校验值;制作、封存电子数据备份;冻结电子数据等。此外,对收集、提取电子数据的相关活动进行录像也是保护电子数据完整性的一种方法。
根据本规定,收集、提取的原始存储介质或者电子数据应当以封存状态随案移送,并制作电子数据的备份一并移送。对于可以直接展示的电子数据,可以不随案移送打印件;无法直接展示的,侦查机关应当随案移送打印件,或者附展示工具和展示方法说明。
对于冻结的电子数据,应当移送被冻结电子数据的清单,并附查看工具和方法的说明。
在法庭上,对需要展示的电子数据,可以根据电子数据的具体类型,借助多媒体设备进行展示。必要时,可以聘请具有专门知识的人进行操作,并就相关技术问题作出说明。
根据本规定,对电子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合法性进行审查是非常重要的。审查电子数据是否真实时,应当着重审查电子数据的来源、是否移送原始存储介质、是否具有数字签名、数字证书等特殊标识、是否可以重现、是否附有增加、删除、修改等情形的说明等。
为验证电子数据的完整性,应当根据保护电子数据完整性的相应方法进行验证,如审查原始存储介质的扣押、封存状态、比对电子数据完整性校验值、与备份的电子数据进行比较等。
对于电子数据的合法性,应当审查收集、提取电子数据的程序是否符合相关技术标准,是否附有笔录、清单,并经侦查人员、电子数据持有人(提供人)、见证人签名或者盖章,是否依照有关规定由符合条件的人员担任见证人等。
本规定自2016年10月1日起施行。之前发布的规范性文件与本规定不一致的,以本规定为准。
刑讯逼供的定义、构成要件及相关法规。刑讯逼供是指司法工作人员采用残酷方式折磨被讯问人,以获取供述的刑事司法审讯方法。其构成要件包括侵犯的客体为公民的人身权利和国家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侵害的对象为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根据刑法规定,犯刑讯逼供罪的将受到相
刑事案发后与嫌疑人的录音在法中的地位和作用。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录音能否作为证据需考虑其与案件的关联性、取证的合法性等因素。若录音合法、关联性强且真实充分,可作为证据;若存在非法手段或关联不强,则可能被排除。
故意毁坏财物罪的刑罚标准。根据不同情节和数额大小,犯罪分子将面临不同的刑罚,包括有期徒刑、拘役和罚金等。对于数额巨大或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犯罪分子,将面临更严厉的刑罚。文章还提到了福建省的具体数额标准作为参考。
询问证人和被害人的法律程序和方式。侦查人员需充分了解案件和证人情况,选择适当的询问地点,个别询问证人,保障证人权益,并在特殊情况下采取特殊方式询问。询问被害人时需考虑其特殊地位,既认真听取陈述,又要注意分析陈述的真实性和合理性,并保护其个人隐私和人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