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诉讼法 > 刑事证据 > 证据审查 > 偷拍丈夫与小三的视频可以作为丈夫出轨的证据进行质证吗

偷拍丈夫与小三的视频可以作为丈夫出轨的证据进行质证吗

时间:2020-05-25 浏览:17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19759

请私人侦探收集丈夫出轨的证据制成视频,提交法庭请求在判决离婚的同时,还需判决过错男方赔偿5万元精神损害金。记者昨日获悉,这起离婚索赔精神损失的官司,围绕视频证据问题一波三折:一审认定证据有效判决男方赔偿5万,但在男方提出上诉后终审裁定视频证据无效,改判撤销5万元精神损害赔偿。

丈夫提出离婚 妻子暗聘私家侦探

王某和妻子李某是高中同学,大学期间自由恋爱,2001年两人喜结连理,2003年女儿出生。

但从2010年上半年起,李某发现丈夫行踪诡异,怀疑其有婚外情,争吵后她携女儿回娘家居住。当年9月,丈夫王某以夫妻感情破裂为由提出离婚,法院判决不准离婚。

此后,这对夫妻关系并未改善,而身为妻子的李某更多了个心眼,私下收集丈夫出轨的证据,甚至聘请私人侦探。

2011年初,丈夫王某再次提起离婚诉讼。同年7月该案开庭时,李某拿出视频举证,该视频显示,王某所在小区保安称,王某经常带一个女人回住处,还以为他换了老婆;视频还拍到王某独居的阳台上晾有女人的内衣内裤,有女子穿睡衣进出;王某的女儿称,每到周末爸爸把她从奶奶家接回来,她见爸爸和一个阿姨睡在同一张床上……

视频证据有效 一审判男方赔偿

针对丈夫提出的离婚,女方李某不再坚持,但所提交证据显示男方在婚姻期间与别的女人同居,存在过错,要求赔偿精神损失费5万元。

法庭上,男方王某对该视频提出异议:该视频部分内容是有人冒充警察调查取证,其来源不合法;女儿不满10岁,未成年人之言不排除是受教唆或诱导做出;视频出现的时间段他并不在该小区居住。

一审法院审理认定,女方李某提交的视听资料,虽未经当事人同意私自录制,但该证据并未违反社会公共利益和社会公德而取得;其女儿虽不满10周岁,但所陈述事实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视频资料每一段内容较完整,相互间有关联性,能相互印证。

去年1月,一审法院认定视听资料能够证明王某与婚外异性同居而铸成过错的事实,予以采信。一审判决准予两人离婚,在处理好对女儿的抚养、分割财产后由男方王某向女方李某赔偿精神损害金5万元。这也是我国法律规定的最高额精神损害赔偿。

终审法院改判 撤销赔偿精神损害

该案一审宣判后,王某不服提出上诉,其理由为:李某提交的所有音、视频资料中,没有证据说明他是与别的异性持续、稳定同居,而音频资料中的被询问人均非其真实意思的表达。

武汉中院二审审理后认为,根据《婚姻法》及相关司法解释规定,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可提起精神损害赔偿,但该案中李某向法院提供的视频、音频资料中,不能证明王某在婚姻存续期间与他人同居,故原一审认定王某与婚外异性同居没有事实依据,原审判决王某有过错需赔偿精神损失不当。法院终审判决撤销一审判决中王某支付5万元精神损害赔偿金的事项,其余维持原判。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刑讯逼供行为引发的法律责任

    刑讯逼供行为的法律责任。文章介绍了刑讯逼供的刑事责任和相关法律规定,包括《刑法》中关于故意伤害和故意杀人的刑罚。此外,文章还阐述了刑讯逼供涉及的立案标准,包括多种形式的恶劣手段、造成的健康损害、导致死亡或精神失常等情形。最后强调了对刑讯逼供行为进行严

  • 夫妻一方出轨的情况下,如何离婚

    夫妻一方出轨时如何离婚的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规定,夫妻一方要求离婚可通过调解或直接向法院提出诉讼。在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时,如出现重婚、同居、家庭暴力等情形之一且调解无效,应准予离婚。此外,一方被宣告失踪时,另一方有权提出离婚诉讼。

  • 民法典中对于婚姻出轨一方有什么新规定

    新的《民法典》中关于婚姻出轨一方的新规定。新法规定包括签订离婚协议、撤回离婚登记申请、离婚登记和离婚证的发放、离婚诉讼和调解、特殊情况下离婚规定以及离婚后的再婚和子女抚养等内容。新的规定为离婚程序提供了更加明确和人性化的处理办法。

  • 如何减少离婚损失:女方出轨案例

    女方出轨案件中如何减少离婚损失的问题。女方需要准备诉讼证据来证明不是婚姻过错方,并收集与家庭暴力有关的证据。同时,女方需要保护家庭财产,避免引起对方警觉并秘密收集相关证据。此外,文章还介绍了诉讼离婚的管辖原则。

  • 刑讯逼供的取证手段
  • 一方婚前出轨离婚时财产分割问题
  • 出轨军人配偶是否会面临刑事责任
刑事证据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