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刑事诉讼证据与证明对象的关系,证据可以分为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直接证据是能够直接证明证明对象的证据,如结婚证、房产证。直接证据的可靠性较高,证明效力也较强。直接证据与案件主要事实的证明关系是直接的,单独一个直接证据可以不依赖于其他证据,以直接证明的方式对案件的主要事实起到证明作用。
间接证据是指不能单独直接证明案件主要事实,而需要与其他证据结合起来才能证明案件主要事实的证据。
直接证据应符合以下条件:
直接证据是指能够单独直接证明案件的主要事实的证据。
直接证据必须能够直接证明案件的主要事实,而不是某一情节片断。
直接证据的证明方式是直接的,无需经过推理过程。
直接证据与案件主要事实的证明关系是直接的,单独一个直接证据可以不依赖于其他证据,以直接证明的方式对案件的主要事实起到证明作用。间接证据对案件主要事实的证明,必须与其他证据结合起来,以推论的方式即间接证明的方式起证明作用。单独一个间接证据不能直接证明案件的主要事实,它只能证明案件主要事实的某一情节片断,同其他证据结合起来才能证明案件的主要事实。
不同类型的案件,其主要事实的内容不同,从而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的范围也不同。
实践中,直接证据主要包括以下五种类型:
当事人的陈述包括刑事被害人陈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民事诉讼当事人的陈述,行政诉讼当事人的陈述等。只有能够单独直接证明案件主要事实的当事人陈述才是直接证据。
证人证言能够指出犯罪人是谁、能够证明民事法律关系是否发生、变更或消灭的证人的证言,以及行政机关实施具体行政行为时在场人员所作的关于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的证言。
书证是以其记载的内容来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据。如果其记载的内容能直接证明案件主要事实,就可以成为直接证据。
视听资料包括公共场所安装的监控录像等,能够直接证明案件主要事实。
物证一般不能成为直接证据,但在特定情况下,也可以成为直接证据。
法院运用间接证据定案的四条规则。首先,强调间接证据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其次,要求间接证据与案件事实存在客观联系;第三,间接证据之间必须协调一致,形成完整的证明体系;最后,运用间接证据定案时必须遵循相关法律规定,间接证据不能直接证明案件的主要事实,需与其
刑事诉讼中被害人所处的特殊地位。被害人在公诉案件中不承担举证责任,但仍需履行一定的权利和义务,提供某些证据协助查明案情。被害人的陈述作为独立证据,在刑事诉讼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指纹证据在法律上的地位和作用。指纹被视为间接证据,不能直接单独证明案件的主要事实,需要与其他证据结合使用。此外,文章还介绍了指纹的特征和获取过程,以及指纹识别技术的一般过程。
犯罪嫌疑人讯问的法律要求和注意事项。公安机关或人民检察院的侦查人员负责讯问犯罪嫌疑人,必须有至少两名侦查人员在场。对于不同情况下的犯罪嫌疑人,有不同的讯问方式和要求。讯问过程中应制作笔录,并保障犯罪嫌疑人的权益,不允许使用刑讯逼供等非法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