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所有能够证明案件事实的材料都可以作为证据。视听资料和电子数据都属于证据的范畴。然而,这些证据必须经过查证属实,并与其他证据形成证据链才能成为有效的证据。
视听资料是指能够作为证据的录音、录像以及电脑存储的数据等,它们是被固定和保全的证据。相对于其他证据形式,视听资料更加可靠,更接近真实情况。然而,视听资料在被认定为证据之前必须经过审查。
提交录音证据时,应当出示录音的原始载体,如录音笔、手机等。有些人将录音内容导入电脑并以录音文件形式存档,向法院提交的仅为刻录后的光盘,这已经不属于证据的原件。因此,证据的原件对于证据的效力至关重要。
录音必须完整保存,不得删除掐头去尾。如果录音被编辑,只保留对自己有利的部分,这样的证据是不会被采纳的。
录音证据不能单独作为定案的依据,因为录音本身的局限性决定了它无法证明全部的法律关系和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它更多地用于证明案件的部分事实和某些细节。因此,最好将录音证据与其他书证、物证等证据一同使用。
在法庭上,证据的出示和质证按照以下规定的顺序进行:
原告和被告对第三人出示的证据进行质证;第三人对原告或被告出示的证据进行质证。
审判人员出示人民法院调查收集的证据,原告、被告和第三人进行质证。
在审判长的许可下,当事人可以向证人提问,当事人之间也可以互相提问。审判长也有权询问当事人。
如果案件涉及两个以上独立存在的事实或诉讼请求,可以要求当事人逐项陈述事实和理由,逐个出示证据,并分别进行调查和质证。
对于当事人无争议的事实,无需进行举证和质证。当事人提出的证据应当由当事人或其诉讼代理人宣读。如果因客观原因当事人无法宣读证据,可以由审判人员代为宣读。人民法院依职权调查收集的证据由审判人员宣读。
对于同一事实,除非存在举证责任倒置的情况,提出主张的一方当事人首先举证,然后由另一方当事人举证。如果另一方当事人无法提出足以推翻前一事实的证据,该事实可以被认定为成立。如果另一方当事人提出足以推翻前一事实的证据,那么需要由提出主张的当事人继续举证。
刑事诉讼中被害人所处的特殊地位。被害人在公诉案件中不承担举证责任,但仍需履行一定的权利和义务,提供某些证据协助查明案情。被害人的陈述作为独立证据,在刑事诉讼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刑事直接证据的定义、种类与特点。刑事直接证据能够直接证明案件主要事实,包括当事人陈述、证人证言、书证、视听资料和物证等。其特点在于与案件证明关系直接,收集审查困难,易假失真。
刑事诉讼证据的法律性及其表现。证据的法律性指必须按照法律规定的要求和法定程序获得的事实材料才具有证据资格,也称为证据的合法性。证据的法律性主要表现在证据种类的法定性、收集证据的主体和权限的明确性,以及收集、查证、质证和认证过程的规范性。法律的这一特性
刑事案件审查起诉阶段是否允许阅卷的问题。根据刑事诉讼法规定,辩护律师有权在审查起诉阶段阅卷,附带民事代理人则没有权利。同时,文章介绍了刑事案件阅卷的技巧,包括审查诉讼文书和技术性材料、言词证据和其他案卷材料的方法。在阅卷过程中需要注意细节,以便发现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