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证据法》第五章第四十二条规定,证据是用来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根据该法,证据可以分为以下七种:
物证是指可以通过观察、检验、测量等方式直接证明案件事实的物品,如血迹、指纹等。书证是指书面文件,如合同、账目等。
证人证言是指在法庭上,经过公诉人、被害人和被告人、辩护人双方的讯问、质证,经过查实后,作为定案依据的证言。
被害人陈述是指被害人对犯罪事实的陈述,可以作为证据之一。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是指其对犯罪事实的陈述和辩解,也是一种证据。
鉴定结论是指经过专门机构或专家的鉴定,对案件相关事实提出的结论。
勘验、检查笔录是指在勘验、检查现场时记录的笔录,可以作为证据之一。
视听资料是指录像、录音等视听记录,也可以作为证据。
根据《证据法》的规定,以上证据必须经过查证属实,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
根据《证据法》第四十三条规定,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在收集证据时必须依照法定程序,收集能够证实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罪或者无罪、犯罪情节轻重的各种证据。严禁使用刑讯逼供和非法手段收集证据。
同时,必须保证所有与案件有关或者了解案情的公民,有提供证据的条件,并且可以吸收他们协助调查,除非有特殊情况。
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书、人民检察院起诉书、人民法院判决书时,必须忠实于事实真相。故意隐瞒事实真相的行为,应当追究责任。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有权向有关单位和个人收集、调取证据。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如实提供证据。对涉及国家秘密的证据,应当保密。伪造证据、隐匿证据或者毁灭证据的行为,无论属于何方,都必须受到法律追究。
根据《证据法》第四十六条规定,对于所有案件的判决都应重视证据,重视调查研究,不轻信口供。只有被告人的供述而没有其他证据的,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没有被告人的供述,但证据充分确实的,可以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
证人证言必须在法庭上经过公诉人、被害人和被告人、辩护人双方的讯问、质证,并经过查实后,才能作为定案的依据。法庭查明证人有意作伪证或者隐匿罪证的行为时,应当依法处理。
凡是了解案件情况的人都有作证的义务。但是,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不能辨别是非、不能正确表达的人,不能作为证人。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应当保障证人及其近亲属的安全。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者打击报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综上所述,根据《证据法》的规定,刑事案件的证据有七种类型。在收集和使用证据时,必须遵循法定程序,严禁使用非法手段。证据必须经过查证属实,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证人证言必须经过公诉人、被害人和被告人、辩护人的讯问、质证,并经过查实后才能作为定案的依据。同时,证人及其近亲属的安全必须得到保障。
此外,还要遵守非法证据排除等规则,确保刑事案件的公正审判。
离婚诉讼中所需的证据种类及其重要性。包括结婚证明材料、婚姻基础状况、离婚原因、夫妻关系现状、曾经起诉离婚的证据等。同时,文章还涉及双方经济状况、住房证据材料、子女状况和财产清单等方面的证明材料。在提供证据时,需要注意合法性和有效性,特别是第三者的证据
家暴起诉离婚的法律程序。文章介绍了起诉状的撰写方法,包括明确诉讼请求和事实与理由。同时,详述了准备诉讼证据、起诉、立案受理、送达和开庭、离婚调解以及开庭审理等流程。整个法律程序旨在保护受害方的权益,确保公正处理家暴导致的离婚案件。
诉讼证据的三大特性:真实性、关联性和合法性。证据的真实性指证据内容需真实客观;关联性指证据与案件事实有联系,能证明案件真实情况;合法性指证据需符合法律要求,包括依法收集、符合法定形式和来源合法等。这些特性确保案件公正审理和正确判决。
家庭暴力在婚姻中的过错性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相关规定,家庭暴力属于婚姻过错的一种形式。若存在家庭暴力行为导致离婚,被害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文章还详细阐述了在遭遇家庭暴力时的离婚程序,包括起诉状的撰写、准备诉讼证据、向法院起诉、立案庭审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