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2013年1月1日施行的新《刑事诉讼法》第121条规定,侦查人员在讯问犯罪嫌疑人时可以对讯问过程进行录音或录像。对于可能判处无期徒刑、死刑的案件或其他重大犯罪案件,应当对讯问过程进行录音或录像。根据2014年的相关规定,可以将录音录像的适用范围分为三类。
无论案件大小、情节、所涉金额,人民检察院在讯问职务犯罪嫌疑人时都应当进行全程同步录音录像。
以下案件应当进行全程同步录音录像:
除上述两类案件以外的其他案件,侦查机关在讯问犯罪嫌疑人时可以进行全程同步录音录像。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录音或录像应当全程进行,保持完整性。不得选择性地录制,不得剪接、删改。录音录像的完整性可以概括为“全面、全部、全程”。
对于“可以”而非“应当”录音录像的案件,如果没有录音录像,则以讯问笔录的内容为准。对于“应当”录音录像而侦查机关或人民检察院未录音录像或录音录像不完整的案件,现行法律法规中并未明确如何处理。
个人认为,在这种情况下,不能因为缺乏录音录像或录音录像不完整而全面否定整个讯问笔录及讯问过程。综合相关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来看,录音录像在刑事诉讼中的作用更偏向于证明侦查机关讯问过程的合法性,而非讯问笔录实质性内容的准确性。同时,如果有材料和线索指向讯问过程可能存在刑讯逼供等非法取证行为,且此种可能性不能被检察机关、审判机关完全排除,此时如果“应当”录音录像而侦查机关未录音录像或录音录像不完整,则讯问笔录将有很大可能性被排除。
对于录音录像有瑕疵的情况,如录音录像内容与讯问笔录内容在非关键性问题上存在差异,录音录像在某些非关键性问题上画面声音不够清晰等,如果侦查机关不存在非法取证的行为,将不会影响讯问笔录的内容。
但是,如果录音录像的内容与讯问笔录的内容在关键问题上存在严重冲突,根据相关规定,讯问笔录应当被排除。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批复,自人民检察院对案件审查起诉之日起,辩护律师可以查阅、摘抄、复制案卷材料,但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的材料应严格保密。对于侦查机关已经作为证据材料向人民法院移送并在庭审中播放的讯问录音录像,辩护律师在提出要求复制的情况下应当被准许。因此,辩护律师有权查阅、摘抄、复制每一次录音录像,除非侦查过程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
刑事诉讼中的双方平等对抗与中立裁判的问题。文章指出,在《刑事诉讼法》修改后,人们对于二审不开庭审理方式的问题逐渐重视。根据法律规定,二审法院在审理上诉或抗诉案件时应以开庭审理为原则,但在实际操作中,法院尚未完全摆脱过去的做法影响。此外,文章还强调了刑
个人取得的视听资料在刑事诉讼中能否作为证据使用的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及相关解释,证据必须依法取得,且需要经过查证属实才能作为定案依据。对于视听资料,审查过程中需要考虑其来源合法性、是否原件、制作过程是否合法等因素。存在疑问的视听资料
刑事诉讼中止审理申请书的具体内容和要求。申请人因某种原因向法院申请中止审理某案件,并列举了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相关规定的理由。此外,文章还简要介绍了刑事诉讼时效中止和中断的区别,包括发生时间、法定事由和法律后果等方面的不同。
关于提讯看守所人犯的限制规定。文章介绍了提讯人员在讯问人犯时必须遵守的证件、人数、程序等方面的规定,以及看守所的拒绝提讯义务。同时,对于犯罪嫌疑人的讯问过程,包括侦查人员的人数要求、传唤要求、讯问顺序、讯问时限以及特殊犯罪嫌疑人的讯问要求等也进行了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