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第50条的规定,物证是指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物品和痕迹。物证具有较强的客观性和稳定性,以其外部特征、物品属性和存在状况起证明作用。
书证是指以其记载的内容和反映的思想来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书面材料或其他物质材料。书证的形式和制作方法多种多样,不限于书写的文字材料。与物证相比,书证以内容证明案件事实,具有较强的客观性。书证与物证都属于实物证据,需要有实物载体。
证人证言是指证人就其了解的案件情况向公安司法机关所作的陈述。证人是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害人以外的人,其陈述的是亲身感知的事实。证人证言受主观因素和客观条件的影响。
被害人陈述是指刑事被害人就其受害情况和其他与案件有关的情况向公安司法机关所作的陈述。被害人对犯罪有较多了解,但也容易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被害人可以是自然人或法人。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就有关案件的情况向侦查、检察和审判人员所作的陈述,通常称为口供。口供可以全面、具体反映案件事实,但容易反复、时供时翻,与其他证据有显著的不同。
鉴定意见是指司法机关为了解决案件中某些专门性问题,指派或聘请具有这方面专门知识和技能的人,进行鉴定后所作的书面意见。鉴定意见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少,仅限于案件涉及的相关科技技术问题。
勘验等笔录是指办案人员对犯罪有关的场所、物品、尸体等进行勘查、检验后所作的笔录。勘验等笔录可以包括文字、图样、照片、模型材料和录像等形式。勘验等笔录的主要作用是固定证据及其特征,对于发现、收集证据,确定侦查方向,鉴别其他证据具有重要作用。
视听资料、电子数据是指以录音、录像、电子计算机或其他高科技设备所存储的信息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资料。视听资料、电子数据形式多样,直观性强,客观存在,内容丰富。但也存在易损坏、覆盖、灭失的可能性,以及被伪造变造的风险,对技术要求较高。
《刑事诉讼法》对于刑讯逼供等非法手段收集证据的法律规制。规定对于非法手段收集的证据应当予以排除,包括供述、证言和物证等。同时,也强调了人民检察院在调查核实非法证据收集情况时的职责,包括提出纠正意见和追究刑事责任。确保司法公正,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关于提讯看守所人犯的限制规定。文章介绍了提讯人员在讯问人犯时必须遵守的证件、人数、程序等方面的规定,以及看守所的拒绝提讯义务。同时,对于犯罪嫌疑人的讯问过程,包括侦查人员的人数要求、传唤要求、讯问顺序、讯问时限以及特殊犯罪嫌疑人的讯问要求等也进行了详
瑕疵证据与非法证据的界限。非法证据指侵犯公民权利,违反法定程序,影响证据可采性的证据。瑕疵证据是在取证过程中存在轻微违规但可进行补正或合理解释的证据。两者判断标准包括侵犯公民权利的程度、违反法定程序的性质和程度,以及证据可采性的影响。文章还讨论了关于
公安能否认定伪造证据的问题,并详细阐述了伪造证据的相关法律条文。文章介绍了司法工作人员帮助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的徇私枉法行为,以及伪造证据罪与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毁灭证据、伪造证据罪的区别。此外,文章还提到了伪造证据罪的量刑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