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诉讼法 > 受理阶段 > 立案侦查 > 刑事搜查的范围是什么

刑事搜查的范围是什么

时间:2020-05-25 浏览:12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20157
刑事案件一旦立案后,警方是有权对于案件现场、案件嫌疑人的住所、案件嫌疑人办公地点等等进行搜查。当然刑事案件的搜查也是有一定的范围,并不是警察想要搜查哪里就能搜查哪里。那么,刑事搜查的范围是什么?跟着手心律师网三门峡律师一起来议论下。

刑事搜查有哪些范围

搜查的范围是犯罪嫌疑人及可能隐藏罪犯或者犯罪证据的人身、物品、住处和其他有关的地方。搜查犯罪嫌疑人是指对犯罪嫌疑人的人身、物品和他的住处进行搜查;“可能隐藏罪犯或者犯罪证据的人身、物品、住处”是指犯罪嫌疑人及其住处以外其他人的人身、物品和住处。如亲友、邻居、工作单位等;“其他有关的地方”是指罪犯可能藏身或者隐匿犯罪证据的地方。

搜查必须由侦查人员进行,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无权进行搜查。执行本条应当注意的是:不得滥用搜查权。由于搜查的对象是犯罪嫌疑人的人身、物品和住处,直接涉及公民的人身、财产、居住等基本权利,因此,搜查必须慎重从事。决定搜查应当有充分的理由和法律依据,特别是对人身和住宅的搜查,既要抓住时机,及时搜查,又要注意保护公民的合法权利。必须严格依照法律程序进行,不得滥用搜查权。

刑事搜查的目的

搜查的目的是为了收集犯罪证据、查获犯罪人。搜查是指侦查人员为了获取罪证,查获犯罪人,对犯罪嫌疑人及可能隐藏罪犯、罪证的地方进行强制性搜寻、检查的侦查活动。犯罪分子在犯罪中或犯罪后,总是设法反侦查,企图逃避法律责任,如破坏现场、毁坏或隐匿证据、藏匿罪犯等,不进行强制性的搜查,犯罪人及其他与案件有牵连的人是不会自动交出证据和罪犯的。因此,搜查是侦查中获取证据、查获犯罪人的重要手段,它对防止罪犯逃跑、毁证、转移证据,及时查获犯罪人具有重要意义。

搜查证的内容有哪些

执行搜查时必须持有搜查证并向被搜查人出示。任何公民在搜查人员没有搜查证或没有出示搜查证的情况下,有权拒绝接受搜查。根据中国法律规定,搜查只能由人民检察院或公安机关签发,其他任何机关都无权签发。但在执行逮捕或拘留时,遇有紧急情况,不另用搜查证也可以搜查,但不得侵犯公民的合法权益,并且搜查完毕后应及时补办搜查证,搜查证没有统一的格式,但一般应包括:

(1)搜查的原因;

(2)被搜查人的个人情况;

(3)搜查的范围,包括场所、物品和身体;

(4)发出搜查证的机关或批准人员签字盖章;

(5)执行搜查人员的姓名;

(6)发出搜查证的时间。

搜查时,应让被搜查人在搜查证上写明向其宣布搜查证的具体时间(年、月、日、时、分)并由其签名。

律师推荐:

北京律师  浙江律师   深圳律师   江苏律师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破坏军婚罪与重婚罪的区别

    破坏军婚罪与重婚罪之间的区别。两者在行为方式、主观认识内容、行为对象、所侵犯的客体以及对方构成犯罪的性质上存在本质差异。文章还针对具体情境,分析了如何对行为人和现役军人配偶进行定罪。

  • 刑事诉讼中的各阶段及其时限

    刑事诉讼中的各阶段及其时限。文章详细阐述了拘留、侦查、审查起诉、一审、二审以及发回重审等阶段的时限规定。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的拘留期限最多为37天,侦查阶段应在7个月内结束,审查起诉不超过6个半月,一审期限为9个半月,二审期限为4个半月,发回重审的期

  • 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的刑罚规定

    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的刑罚规定,包括犯罪客体、犯罪对象、犯罪客观方面的表现等。犯罪客体涉及国家安全和发展以及国家保密制度,犯罪对象是国家秘密。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的行为包括窃取、刺探、收买等,严重情节将受到法律的惩罚。摘要概括了文章的主旨和内容,突出了非法

  • 只有明知是犯罪的人才能构成窝藏罪吗?

    窝藏罪的构成要件,包括犯罪的客观方面、客体、主观方面以及主体。窝藏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犯罪人通过提供隐藏处所、财物等方式帮助犯罪人逃匿,使司法机关不能或难以发现犯罪人。伪证罪与窝藏罪有相似之处,但二者在主体、时间限制、隐藏对象和对象限制等方面存在区别

  • 侦查期限的计算
  • 案件判决需要犯罪嫌疑人供认吗
  • 滥伐林木罪是否为过失犯罪?
受理阶段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