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侦查机关强制措施有哪些
强制措施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人民法院为了保证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依法对刑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所采取的在一定期限内暂时限制或剥夺其人身自由的一种法定强制方法。一般包括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拘留、逮捕。
拘传: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对未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强制其到案的接受讯问的一种强制方法。
取保候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公安机关责令某些犯罪嫌疑人、刑事被告人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保证随传随到的一种强制措施。由公安机关执行。
监视居住: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在刑事诉讼中限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规定的期限内不得离开住处或者指定的居所,并对其行为加以监视、限制其人身自由的一种强制措施。
拘留:公安机关或人民检察院在刑事案件侦查中,对现行犯或重大嫌疑分子,暂时采取的强制措施。
逮捕:由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决定,公安机关执行的一种,在一定时间内剥夺犯罪嫌疑人人身自由并解送到一定场所予以羁押的强制措施。
二、特殊情况执行侦查和强制措施
经侦、刑侦部门在侦查过程中,根据需要采取各种侦查手段和强制措施,应当严格按照《刑事诉讼法》规定的条件和程序执行。其中,特殊情况执行以下具体规定:
1、跨辖区办案的必须取得当地公安机关配合,办案单位不得采取强制措施和扣押物品、冻结款项,不得以传唤、拘传为名将被拘传人带离当地。
2、对县级以上各级人大代表采取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拘留或者提请逮捕的,应当书面报请该代表所属的人大主席团或者常委会许可;对乡镇的人大代表采取以上强制措施的,应在执行后立即报告其所属的人民代表大会。对现行犯或重大嫌疑分子先行执行拘留的时候,发现是县级以上人大代表的,应当向该代表所属的人大主席团或者常委会报告。在依法执行拘传、取保侯审、监视居住、拘留或者逮捕中,发现被执行人是县级以上人大代表的,应当暂缓执行,并报告原决定或者批准机关。已执行的,应当立即解除,并报告原决定或者批准机关。
3、对政协委员采取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的,应将有关情况及时通报给该委员所属的政协组织。对政协委员执行拘留、逮捕前,应当向其所属的政协组织通报情况。
4、对不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无国籍人采取监视居住、取保候审、拘留等措施时,应报省公安厅批准。对犯罪嫌疑人呈请批准逮捕的,应按规定程序办理,并将批捕情况及时报告省公安厅。对犯罪嫌疑人采取强制措施的同时,经省公安厅批准,可依法扣留其护照。对外国人依法作出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决定或执行拘留、逮捕后,应当在规定期限内通过外事途径通知该外国人所属国家的驻华使馆、领事馆。当事人要求不通知的,可以不通知,但应当由本人提出书面声明。需对外国人变更强制措施或作释放处理的,应报省公安厅批准。
5、对港澳台人员采取强制措施、单行扣留护照或其他证件的,由市级公安机关审查批准,并在24小时内报告省公安厅。
刑事诉讼的目的与犯罪嫌疑人人权保障的关系。刑事诉讼旨在惩罚犯罪、保障人权,实现司法公正。我国需完善犯罪嫌疑人在侦查阶段的诉讼权利,包括赋予沉默权和律师辩护权利等,并加强监督、完善权力制约机制,防止公权力滥用,确保司法公正和人权保障。当前,我国犯罪嫌疑
刑事犯罪嫌疑人讯问的次数限制问题。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对犯罪嫌疑人的讯问没有次数限制,但每次讯问时间有限制,连续讯问不得超过12小时。对于复杂案件,最长讯问时间不超过24小时,且不得连续传唤讯问。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关于被抓的嫌疑人被发现无罪后的处理方
刑事诉讼法中关于犯罪嫌疑人侦查期间拘押期限的规定。侦查期限可以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延长,包括一般、复杂和特殊情况的案件。在计算侦查期限时,需要考虑法定节假日、路途时间和邮寄等因素。同时,存在重新计算和不计入侦查期限的特殊情况。符合规定的选项包括公安机关在
刑事拘留是指公安机关和人民检察院在侦查过程中,对于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采取的临时剥夺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刑事拘留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拘留对象是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且具有法定的紧急情形之一。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公安机关对于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