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涉案嫌疑人与犯罪嫌疑人这两个词的大致意思相同。前者适用范围广泛,既可用于行政案件,也可用于刑事案件;而后者只能用于刑事案件。
2、犯罪嫌疑人,又称嫌疑犯、嫌犯、疑犯,指的是因涉嫌犯罪而受到刑事追诉的人,这个称谓适用于检察机关正式向法院提起公诉之前。与罪犯不同的是,根据无罪推定原则,除非经过审判证明有罪,否则犯罪嫌疑人是被视为无罪的。
犯罪嫌疑人是指犯罪侦查机关调查对象或根据初步侦查线索确定的怀疑对象。犯罪嫌疑人必须是特定的人,尚未被找到或身份未确定的犯罪实施者不能称为犯罪嫌疑人。在刑事侦查实践中,犯罪嫌疑人可能会被通过不在场证据和其他科学证据排除嫌疑。一旦刑事侦查结束,对犯罪嫌疑人提起刑事指控,他们就会成为刑事被告人。
律师会见犯罪嫌疑人的目的是确保监所的安全,保障律师会见工作的顺利进行,维护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合法权益。根据《刑事诉讼法》、《看守所条例》、《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以及公安部、省公检法司、市委政法有关规定的精神,结合本市看守所的实际情况,特制定以下规定,以规范律师会见在押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行为:
一、在律师会见在押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时,看守所应当核查律师的有效执业证、律师事务所介绍信、委托书或人民法院的指定辩护通知。
二、律师会见在押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时,应当有2人在场,以便相互监督和确保安全;至少有1人必须是执业律师,其他随同人员如果不是执业律师,必须是与会见律师同一单位并持有律师管理机关颁发的证件的人员。
三、在侦查阶段,对于不涉及国家秘密的案件,律师凭公安机关办案单位开具的《会见在押犯罪嫌疑人通知》进行会见。对于涉及国家秘密的案件,律师凭公安机关办案单位开具的《批准会见犯罪嫌疑人决定》进行会见。
四、在审查起诉和审判阶段,受聘律师可以直接由看守所安排与被告人会见,出示起诉意见书或起诉书和律师事务所介绍信办理,无需经过侦查、检察或审判机关批准和安排;非律师职务的其他辩护人经检察院和法院的具体办案部门许可,也可以与在押犯罪嫌疑人会见。
五、如果会见时需要带上聘请的翻译人员,必须出示经办机关批准的文书。
六、律师会见在押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时,应保证每人一间会见室。
七、律师会见在押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时,公安机关可以派员在场。
八、律师会见在押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时,不允许私自携带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亲友参与会见;禁止为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提供与外界联络的各种通信、摄影器材等工具;在会见期间,禁止为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提供任何财物并携带任何物品离开会见场所。
九、如果律师会见在押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时,违反了法律规定或会见场所的规定,现场民警应当制止,必要时可以决定终止本次会见。根据情节的轻重,应通知律师管理部门。
十、如果看守所的工作人员不按照规定办理会见手续,律师可以向移送案件或受案机关投诉,也可以通过司法行政机关向有关部门反映问题。
公安机关和检察院在立案侦查时需要遵循的六大原则。包括迅速及时原则、客观全面原则、深入细致原则、依靠群众原则、遵守法制原则和保守秘密原则。这些原则保证了侦查工作的顺利进行,旨在揭露犯罪真相并防止国家机关滥用职权。
人民检察院侦查终结的案件应符合的条件以及刑事案件的侦查期限和审查起诉阶段的时间。人民检察院侦查终结应确保定罪量刑的事实有证据证明,证据经法定程序查证属实,并排除合理怀疑。公安立案到结案的时间因案件情况不同而异,一般公安阶段时间为二个半月到三个月左右,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八十八条,公安机关对被拘留的人必须在拘留后的二十四小时内进行讯问。讯问是司法机关为了收集证据、查明案情而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诉讼当事人进行的查问。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逮捕时,可以讯问犯罪嫌疑人,包括对是否符合逮捕条件有疑
如果是强制传唤要带手铐。强制传唤,是公安机关在办理行政案件时,对无正当理由不接受传唤或者逃避传唤的违反治安管理的违法嫌疑人,使用强制方法将其带至公安机关或指定地点接受询问的一种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不得以连续传唤、拘传的形式变相拘禁犯罪嫌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