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诽谤罪的构成要求行为人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这些事实必须足以贬损他人的人格,破坏他人的名誉,并且情节严重。
诽谤罪的客体是他人的人格尊严和名誉权,而被侵犯的对象是自然人。
a、行为人必须有捏造事实的行为
行为人在实施诽谤罪时必须捏造某种事实,即诽谤的内容完全是虚构的。如果散布的内容不是凭空捏造的,而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即使有损于他人的人格和名誉,也不构成诽谤罪。
b、散布虚假事实的行为
诽谤罪的散布方式主要有两种:言语散布和文字散布。言语散布是指通过口头表达的方式在社会公开传播。文字散布则是通过大字报、小字报、图画、报刊、图书、书信等方式散布。所谓"足以贬损"是指捏造并散布的虚假事实完全可能贬损他人的人格和名誉,或者已经给被害人的人格和名誉造成了实际损害。如果散布的虚假事实并不可能损害他人的人格和名誉,或者对他人的人格和名誉没有造成任何损害,那么就不构成诽谤罪。
c、针对特定的人进行的行为
诽谤行为必须是针对特定的人进行的,但不一定要明确指名道姓。只要从诽谤的内容上能够确定被害人的身份,就可以构成诽谤罪。如果行为人散布的事实没有特定的对象,不可能贬损某人的人格和名誉,那么就不能以诽谤罪论处。
d、情节严重的构成犯罪
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行为必须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才能构成诽谤罪。即使存在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行为,如果没有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也不能以诽谤罪论处。
在刑事犯罪中,不支持精神损害赔偿。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是否受理刑事案件被害人提起精神损害赔偿民事诉讼问题的批复》,人民法院明确指出,对于因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精神损失的被害人提起附带民事诉讼,或者在刑事案件审结后被害人另行提起精神损害赔偿民事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因此,人民法院不应受理被害人由刑事案件引起的精神损害赔偿民事诉讼。
网络发帖诽谤的鉴定标准是:发帖内容是否故意捏造或虚构,是否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以及情节是否严重。如果符合以上条件,涉嫌构成诽谤罪,应予立案追诉。根据刑法第
诽谤罪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某些虚构的事实,足以损害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 3、诽谤行为必须是针对特定的人进行的。 这里所谓“告诉的才处理”,是指犯诽谤罪,被害人告发的,法院才受理,否则不受理。 以上就是手心律师网小编
大家好,我是手心律师网特邀嘉宾律师:黄向。 诽谤罪立案标准是什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46条的规定,犯诽谤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第三、诽谤行为必须是针对特定的人进行; 第四、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行为必须属
网络诽谤罪是指在客观方面表现为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并且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人格尊严、名誉权,侵犯的对象是自然人。在互联网背景下,网络诽谤事件日益增多,因此网络诽谤罪也因此孕育而生。网络诽谤严重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