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诽谤罪的立案程序及要点
时间:2024-11-24 浏览:43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网络诽谤罪的立案标准和构成要件
一、网络诽谤罪的背景
在互联网的背景下,网络诽谤事件不断增加,给正常的网络秩序带来了严重干扰,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广大网民的思维习惯。为了应对这一问题,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检察院于2013年9月9日明确了网络诽谤罪的入罪标准,即谣言被转发超过500次可以判刑,明知诽谤仍提供帮助的行为可以被视为共同犯罪。
二、网络诽谤罪的立案标准
司法解释明确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行为的入罪标准,即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节严重"的情形。根据最新公布的司法解释,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的行为应当被认定为"情节严重":1、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五百次以上;2、造成被害人或其近亲属精神失常、自残、自杀等严重后果;3、在过去两年内曾因诽谤受到行政处罚,并再次诽谤他人;4、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根据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一款的规定,以暴力或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捏造事实诽谤他人,并且情节严重的,可以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司法解释对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行为构成诽谤罪的标准进行了明确规定,并设定了相对严格的门槛。如果行为人实施了诽谤行为,但不符合司法解释规定的"情节严重"情形,那么不能认定为诽谤罪。
三、不能构成网络诽谤罪的行为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的规定:1.泄露并宣扬他人隐私,给他人名誉造成不良影响的行为,属于侵害名誉权的行为,不构成诽谤罪。2.法人、团体、组织不能成为诽谤罪的犯罪对象。3.即使在善意的检举、揭发、批评中存在不实成分,也不应以诽谤罪论处。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挪用公款罪的处理方式
挪用公款罪的构成及处理方式。法律规定,挪用公款数额较大且用于个人营利活动构成挪用公款罪,需追缴违法所得。根据不同情况,如挪用时间、是否归还、是否用于营利或非法活动等,对挪用公款罪进行具体认定和处理。追缴违法所得是重要补充措施。
-
香港自杀未遂是否构成犯罪
香港地区自杀未遂是否构成犯罪的问题。参照我国刑法理论,需考虑主体、主观方面、客体和客观方面四个要素来判断。如果自杀未对其他利益造成损害,不构成犯罪;反之则构成犯罪。如战时士兵自杀侵犯了国家安全利益,构成犯罪。乞丐自杀未对其他合法利益造成损害,则不构成
-
过失杀人的概念及构成
过失致人死亡罪是指因过失而导致他人死亡的行为。该罪侵犯的对象是他人的生命权,即自然人的生命维持安全利益。无论是故意还是过失,剥夺他人生命权的行为都具有社会危害性,应受到刑法的惩罚。构成该罪的客观方面必须同时具备三个要素:必须发生致他人死亡的实际后果;
-
解除合同赔偿金发放时限
网络发帖诽谤的鉴定标准是:发帖内容是否故意捏造或虚构,是否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以及情节是否严重。如果符合以上条件,涉嫌构成诽谤罪,应予立案追诉。根据刑法第
-
网络诽谤罪的立案程序及要点
-
诬告诽谤罪立案标准及其适用范围
-
诽谤侮辱罪的立案标准是怎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