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初始确认与计量
对于取得的各种债权性投资,应在企业成为金融工具合同一方时进行确认。
投资的入账价值为其公允价值。公允价值应当以金融工具的市场交易价格或取得成本为基础确定。相关的交易费用,如果是为取得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投资而发生的,应当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不包括在投资的入账价值中;如果是为取得其他投资而发生的,则应当包括在投资的入账价值中。
二.利息的计提与处理
期末,企业应按实际利率法计提利息,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实际利率法,是按照金融资产(含一组金融资产)的实际利率计算其摊余成本及各期利息收入或利息费用的方法。实际利率,是将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在预期存续期间或适用的更短期间内的未来现金流量,折现为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当前账面价值所使用的利率。
三.期末计价
企业应按投资的类型采用相应方法进行期末计价,做出必要的账务处理。
1.对于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投资和可供出售投资,应采用公允价值计价。因公允价值变动而产生的未实现利得或损失,属于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投资的,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属于可供出售投资的,则应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
2.对于贷款和应收款项以及持有至到期投资,应按摊余成本进行计价。摊余成本是该投资的初始确认金额,扣除已偿还的本金,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法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再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之后的余额。
三.资产减值的确认与计量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投资,由于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总是相等的,因此不存在减值问题。而其他类型的债权性投资都可能存在减值问题。企业应在资产负债表日对其他债权性投资进行减值测试,如有客观证据表明投资发生减值的,应当计提减值准备,确认减值损失。
四.投资的重分类
1.对于可供出售投资,因持有意图或能力发生改变或公允价值不再能够可靠计量等,可以重分类为其他类型投资,改按摊余成本计量。摊余成本为重分类日投资的公允价值或账面价值。与该投资相关、原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或损失以及该投资的摊余成本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应当在该金融资产的剩余期限内,采用实际利率法摊销,计入当期损益。
2.以前因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而作为贷款和应收款项的投资,在其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时,可以重分类为可供出售投资,改按公允价值计量。重分类日,投资账面价值与其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应直接计入并保留在所有者权益中,待该投资被处置或在随后的会计期间发生减值时转出,计入当期损益。
3.持有至到期投资因持有意图或能力发生改变等原因,应当重分类为可供出售投资,并以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重分类日,该投资的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所有者权益,在该投资发生减值或终止确认时转出,计入当期损益。
五.投资的转移与终止确认
投资转移是企业(转出方)将投资让与或交付给该金融资产发行方以外的另一方(转入方)的行为。
六.确认与计量
可转换公司债券是一种由主合同(普通公司债券)与嵌入衍生工具(股票期权)复合而成的混合工具。从投资者的角度看,内嵌在可转换公司债券中的权益转换特征与主合同没有密切联系。
逃税罪的定义、构成要件、刑罚和立案标准。逃税罪指通过欺骗、隐瞒等手段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的行为。构成要件包括客体要件、客观要件、主体要件和主观要件。逃税罪的刑罚包括有期徒刑、拘役和罚金等。立案标准涉及逃税数额、时间和行为性质等方面。
民间借贷利息个税的相关问题。根据《个人所得税法》的规定,个人借款利息收入应缴纳个人所得税,税率为20%。个人所得税的税率分类包括工资、薪金所得,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等,均适用超额累进税率或比例税率。对于劳务报酬所得和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等,也适用20
债权凭证的记载要求,内容包括债权人与债务人的基本情况、债权金额和依据、执行费的交纳情况、债权凭证持有人的权利与义务以及债权凭证的期限等。详细说明了这些方面的具体要求和注意事项,以保障双方的权益和交易安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四十五条规定,抵押车合同一般是可以转让的,但有一些情况是不能转让的。不能转让的情况包括:根据债权性质不得转让、按照当事人约定不得转让、依照法律规定不得转让。当事人约定非金钱债权不得转让时,无法对抗善意第三人。当事人约